4月18日晚,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的新闻《娄底:消肿“大班额” 给小书桌一个空间》后,感受颇深,令人鼓舞。
娄底市下大决心、出硬措施,迅速行动、强力推进“化解‘大班额’四年行动计划”,是坚持以人为本,惠民生谋发展的具体体现。近几年来,随着娄底市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进城入学的人数急剧增加,城区“大班额”问题日益凸显。正如娄底市委副书记、市长易鹏飞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我到教室里去亲身体验,坐下去站起来很艰难,你如果不下决心来解决这个‘大班额’的问题,你就是麻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基础。娄底,人杰地灵,古往今来,可谓名人辈出: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杨昌浚,晚清著名外交家曾纪泽,辛亥革命先驱陈天华,中共早期领导人蔡和森,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罗盛教等大批志士仁人均出自娄底。名人何来,从读书学习中来,倘若一个小孩子连个学都没地方上,那又怎么谈得上将来能成才呢?抓学校校舍的建设,是抓住了目前教育问题的牛鼻子,抓住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市委、政府铁碗解决娄底城区入学难、化解“大班额”问题的成功做法深受百姓拥护与称赞。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与未来,需要全社会来呵护。娄底市委、政府的英明决策与实际行动,是新形势下政府作风转变的具体体现,从领导层面让市民看到了希望。作为普通市民,大家在思考教育问题的同时也应积极响应市委、政府的号召,为全市的教育建设出谋划策,甚至出力、捐资,做出每个人应有的贡献。倘若个人不能为娄底教育事业增添一砖一瓦,就增添一份理解、增加一份爱心,保持生活洁简、艰苦奋斗地为教育建设加油鼓劲也行。(编辑/严善家)
责任编辑:罗铮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