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图片频道 视频频道 房产频道 汽车频道 热点专题 民生地带 湘中人物 生活百科 分类信息 湘中社区 微娄底

首页 娄底新闻 梅山时评 正文

大班额“消肿” 应多措并举标本兼治

——对娄底积极化解“大班额”的几点建议
字号: 2013-04-23 16:41 作者:罗尚海 罗永辉 来源:娄底新闻网 我要评论(0)

4月18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娄底消肿“大班额” 现象进行了专题报道,以独到的视角、翔实的事例和生动的讲述,反映了娄底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化解‘大班额’四年行动计划”的做法及成效,引发了良好社会反响。

作为娄底“大班额”学生的一名普通家长,更是多了一份切身的感受,认为“大班额”是我国当前城市化进行程中的普遍现象,产生“大班额”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随着娄底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相应的人口流动显著递增,在城区上学的适龄人口一直在增长,而多年来并没有新建多少学校;另一方面是不少学生家长为了片面追求更好的教育质量,想方设法把孩子往城区优质学校送,从而导致部分县市学校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大班额”问题。特别是娄底中心城区学校因“大班额”引发的各种矛盾、问题、隐患也日益凸显。

为此,“大班额”问题已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关注,并随之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然而,彻底彻底解决 “大班额”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及全社会的广泛参与。

一是要科学划片、均衡生源。政府及教育部门要在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合理方案,尽可能以道路、河流明显界限为边界,避免学生穿越城市主干道;注意生源密集区向边缘区疏散,注意减轻中心区域学校生源压力。要适当扩大新建、改建学校的生源范围;合理界定每所学校的生源范围,严禁任何学校招收择校生,严格控制班额。 

二是要设置划片招生“高压线”。中心城区各中小学要严格按学区招生,严禁招收择校生;严禁中小学校同任何单位或个人签订招生择校协议,原签订涉及招生择校方面的协议一律废止。要立足长远,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相关部门要定期组织检查,坚决杜绝“打招呼”、“ 写条子”等“人情”关。 要将各学校生源范围和当年招生政策进行网上公布,方便市民查阅;每期将招生结果在娄底教育网上公布,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监督 。对超过规定班额或擅自接收中心城区非本学区学生的,发现一个,校长就地免职;学生家长或中介人是公职人员的,要从严查处。

三是要实行高中招生分配生制度。对中心城区现有省、市级示范性高中的招生计划,依据目前城区初中学校的办学规模、结业生人数及办学质量和水平,把招生指标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各初中学校。按所分配名额录取时,仍以学生中考成绩为准,并由各初中学校按中考成绩择优推荐。在推荐名额时,确定最低录取分数控制线,对城市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采取在最低录取分数控制线下给予适当照顾政策,以保证每所初中学校均有一定比例的学生能够升入省、市示范性普通高中或优质高中,并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统招计划用于均衡招生,积累经验后,逐年增加分配比例。

四是要优化配置、均衡师资。政府及教育部门要不断通过加大投入、改善硬件、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等措施方法,缩小校际差距。 优质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派部分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同时,薄弱学校也应有对应专业和数量的教师到强校代职代课,促进薄弱学校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为适龄儿童提供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及全社会要全力支持教育事业,把尊师重教、提高教师待遇确实放在心上、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而不是仅仅挂在嘴上、写在纸上。尤其是对在基础条件较差任教的优秀教师无论在待遇上还是任职上要优先考虑。

我们坚信,有政府的强力引导与推进,有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与支持,有全市人民的热心参与,《娄底中心城区化解“大班额”四年行动计划》定能实现,到时强校得以更加巩固,弱校也得以优质提升,学生择校和“大班额”现象就会告别历史。(编辑/严善家)

Tags:消肿大班额 择校生

责任编辑:罗铮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支持

  • 高兴

  • 震惊

  • 愤怒

  • 无聊

  • 无奈

  • 谎言

  • 枪稿

  • 不解

  • 标题党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社区热点

微访谈 | 微直播 | 网络问政 | 娄底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