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热点专题 湘中人物 民生地带 视听娄底 吃喝玩乐 湘中社区

首页 娄底新闻 梅山时评 正文

不可忽视娄底文化的多样性

字号: 2014-09-05 17:59 作者:罗尚海 来源:娄底新闻网 我要评论(0)

娄底文化历史久远,娄底文化的研究并不够系统,因为由新化人士为主的梅山文化研究成果颇丰,无意中在某些人的认识里,形成了娄底文化就是梅山文化的错觉。

其实不然,梅山文化固然是娄底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简单地把梅山文化等同于娄底文化,就扼杀了娄底文化的多样性了。

梅山文化渊远源长、博大精深,其独特性、传承性、辐射性和开放性文化特征已得到学术界的认同。而同样属于湖湘文化范畴,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力更大的湘军文化,其研究就颇显后劲乏力了。呈现出了“研究曾国藩热、其它湘军将领冷”,“双峰湘军研究火、涟源娄星湘军研究冷”的现象。在这方面,个人认为,涟源对地方文化的研究和开发力度不够,政府扶持力度也不够大。

由于地理位置、土壤、气候等原因,娄底农耕文化经过几千年的传承,非常完善和发达,而伴随农耕文化发展的,还有许多与农耕文化有关的文化,如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商业文化、冶金采掘文化等等,而涟源龙山的药王文化,蓝天镇的《围城》文化,研究者甚少,自然成不了体系,也形成不了影响。

近代以来,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军文化,将娄底文化推到了一个较高的发展阶段,加之世界锑都的声名远播,可以这么概括,娄底影响中国百年也可称之为娄底文化影响中国百年。

上面提到的梅山文化、湘军文化、娄底农耕文化、龙山药王文化、娄底饮食文化等等,他们无一不是娄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这些文化脉络进行发掘、整合、提炼,是娄底文化研究者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话题,我们切不可以偏概全,要充分考虑娄底地域文化发展的特殊性与多样性,这样才能发现最具娄底特色的文化元素,从而提炼出既符合历史发展基础,又具有时代特色的娄底理念,推进娄底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娄底文化进行系统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政府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引导、扶持、资助,培养研究队伍,确保出人才出成果。(编辑/姜友富)

Tags:娄底文化 娄底文化大家谈

责任编辑:罗铮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支持

  • 高兴

  • 震惊

  • 愤怒

  • 无聊

  • 无奈

  • 谎言

  • 枪稿

  • 不解

  • 标题党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社区热点

微访谈 | 微直播 | 网络问政 | 娄底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