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终点是为了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等问题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并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首要位置,充分体现了教育在民生中的重要位置。4月18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3分钟的时间专题报道了娄底积极消肿“大班额”的做法,这引起了众多市民的热议。
近年来,随着娄底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流动人口不断向城区涌入,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教育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中小学“大班额”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和高度关注。为此,为了突出解决好“大班额”问题,娄底制定了解决这一难题的“四年行动计划”, 项目实施一年,目前已经可以看到较明显的成效。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大班额这一问题要得到根本解决,不是一个部门或一个群体的努力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
除了保障学生有教室读书外,全社会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要注重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按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就学半径不宜过大,最好在一公里以内,尽量让孩子可以步行上学,但我们目前远远没有达到,这其中就有规划布局的问题。事实上,合理的布局不仅能让孩子安全上学,也可以减少家长接送,从而缓解交通拥堵的问题。其次,就是市民要改变从众心理,转变择校观念。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采取措施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要在领导班子配备、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改造等方面向薄弱学校倾斜,整体提高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努力缩小城乡间、区域间、学校间的差距。
与此同时,要调整好招生计划,减轻学校压力。针对各校现有教师和教室等资源状况,及时调整学校招收计划,让有充裕教育资源的学校多招收学生,减轻其它学校压力;按“就近入学,划片招生“原则,根据生源变化和校点布局,合理调剂教师编制,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力,确保教学需要,同时要大力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促进城乡真正实现均衡发展……
如果这些工作都落到实处,那么“大班额”的问题将迎刃而解。今天的儿童都将是明天编织“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希望社会的关爱能为儿童提供一个舒适的读书环境,给小书桌一个空间。
责任编辑:罗铮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