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轮驱动”把思想政治之根植于湘中历史文化土壤
为了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湘中历史文化特色,让教育之根深深扎根于乡土历史文化的土壤之中,让特色教育生根、开花、结果,政法系进行创造性地大胆尝试,实施“六个一工程”: 完善一个方案,建设一门课程,出版一本教材,办好一个刊物,举办一个大讲堂,建立一个基地。
所谓完善一个方案,就是依据特色专业建设的特定要求,对培养目标和特色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调整课程体系,将《近代湘中历史人物思想讲座》列入选修课。近代湘中历史人物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紧密的逻辑联系,曾国藩、陈天华、蔡和森、罗盛教、成仿吾、罗辀重等的重要思想,蕴涵着丰富的做人与做官、励志与诚信教育等思想。政法系将上述思想与观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把实践教学置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培养方案中将学习考察近代湘中历史人物的故居和历史遗存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
所谓建设一门课程,就是推出具有地域历史文化特色资源的课程——《近代湘中历史人物思想讲座》。聘请了一批对近代湘中历史人物思想研究有成的学者,致力于探讨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资源的问题,并根据特色课程建设的需要,深入发掘有关课程资源,扎实推进特色课程建设。在学报开辟“曾国藩研究”、“湘中人文研究”特色栏目,进一步拓展近代湘中历史人物思想的研究空间。着手创设《近代湘中历史人物思想讲座》课程。2010年,《近代湘中历史人物思想讲座》课程的研究与实践被评为学校重点教改项目。2012年,该项目被评为省级教改项目。该特色课程的教学由9位教学经验丰富的主讲教师担任,他们分工合作,由点到面,由本专业选修课再到全校的公共选修课。事实证明,开课以来,学生们为湘中英杰深深吸引,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和动力,达到预期之教学目的。
所谓出版一本教材,就是出版《近代湘中历史人物思想讲座》一书。目前正在收集与整理关于近代湘中历史人物思想的课程资源内容。按照撰写讲义——内刊教材——公开出版教材的思路,不断进行特色教材建设。2011年已出版内刊教材,2013年下期将正式出版《近代湘中历史人物思想讲座》教材。该教材内容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历史文化的传承性和精神财富的时代性。为学生学习近代湘中历史人物思想提供了一个范本。
所谓办好一个刊物就是指办好内部刊物《湘中历史论坛》。该刊物主要刊发研究近代湘中历史人物思想和重大历史事件的有关文章,设五个栏目:“湘中钩沉”、“红色记忆”、“湘水余波”、“文化采风”和“学子视窗”,每年出刊四期。该刊物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刊原则,聘请教师担任主编和副主编,学生担任编辑工作人员。该刊物成为对外宣传与交流的平台,与娄底市各媒体取得联系,开展合作,积极将研究成果推向社会,使湘中历史人物的思想和重大历史事件在湘中大地家户喻晓,人人皆知。
所谓举办一个大讲堂就是举办《近代湘中历史人物思想大讲堂》。聘请校内外专家,已举办多期特色讲座,效果很好,受益学生人数达20000人次。它得到了多家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 2012年被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评为“十佳学习载体”,并被推荐到省参评省级学习载体。
所谓建立一个基地,就是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与区域文化研究基地。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建设过程中,理顺了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与基地建设的关系,即依托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围绕三个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创意人才培育研究、区域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梅山文化发展与产业开发,倾力打造思想政治教育与区域文化研究基地,并于2012年5月获得省教育厅的批准。现计划通过3~5年的建设,把基地建成为在研究区域文化方面具有明显的科研优势和特色、整体科研水平与参与决策的能力居省内领先地位的科研基地。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责任编辑:罗铮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