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工贸中专今年招收新生900多人!普普通通的一个数字,对于普通高中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但与该校去年同期相比,招生人数翻了一番多,并且创近几年来招生人数的最高纪录。与全市同类学校相比,招生人数也是较多的。
近日,记者来到该校采访。走进校园,只见校容整洁漂亮、教师士气高昂、学生精神抖擞。实训室里,学生聚精会神地做实验;教室里,同学们认真听课。校园里风清气正,生机勃勃。
短短一年之内,招生人数打一个“翻番”的翻身仗,这个数字背后隐含着什么样的故事?是什么吸引了学生前来这个学校学习?这一切,源于新任校长李世杰及其领导团队的“三得”教育改革。
降低教学考门槛 抚平“差生”心灵的创伤
2012年8月,李世杰同志从娄底外国语学校调任娄底工贸中专校长,凭借他多年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经验,针对职业教育的瓶颈现状,明确地提出了“三得教育”的职教理念: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上课)听得懂、(作业)做得出、(考试)考得好,并且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三得”(听得懂、做得出、考得好)教育落到实处。
“三得”举措,非常具有现实的针对性,“三得”针对的就是“三不”:以前老师上课学生听不懂,老师讲老师的,学生做学生的,互不相干。长此以往,老师讲课成了形式,成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做不出,还要怪学生笨、怪学生不认真。学生考试考不好,老师大给“人情”分、“面子”分、“印象”分,学生成绩水分多。
面对这样的职业教育现状,一贯治教严谨的李校长忧心如焚,夜以继日地寻求改变这一现状的良策。顽疾的祛除必需大手笔。在班子达成共识后,学校决定当机立断实施教学改革,明确提出:“三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中只有真正做到“三得”,才能让学生找回学习的乐趣和人生的价值;否则,教学就成了走过场,成了形式,形同虚设。“三得”要求的提出,真正抓住了教学的根本和要害,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认可。
“三得”教学要求的提出,得益于领导团队的集思广益,特别是李校长对应试教育现状的深刻了解,对九年义务教育中长期存在的应试教育误区的谙熟。他深有感触地说:九年义务教育,实际上还是应试教育,学校通过层层应试,选出了一批好的苗子,但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被淘汰的差生。正如一个工厂,在生产出好的产品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没有用处或不能做大用的边角余料,甚至也会产生一些“废料”。但“边角余料”也好,“废料”也好,这只是从应试教育的角度来看;而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来看,这些学生都是有用之材,说不定还是有大用的可造之材,关键是如何对他们施教,让他们学到一技之长,拥有真本领。
其实,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大家都明白,来职业学校读书的学生,大都是一些潜能生,即所谓的“差生”。他们在九年应试教育过程中,长期听不懂课,做不出作业,考不好试,受尽了批评和冷眼,产生了自暴自弃的心理,对于课堂学习不再有兴趣。认为“热闹是他们(成绩好的同学)的,我什么都没有”。他们成了课堂教学的边缘人物。不但他们自己自暴自弃,就连家长也对他们失去了信心。
要让职校学生重新找回上课的乐趣,重拾人生的自信,任课教师必须做到“三个得”,这是职业教育必须解决的最基本的问题。如果职业学校继续沿用应试教育那一套,用统一的教材难度去要求学生,这就会毁了学生的兴趣,也就毁了他们的前途。
因此,从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考虑,学校领导团队从人性终极关怀的角度,提出了这“三个得”:听得懂、做得出、考得好。这样做的初衷,是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知识水平,用关爱去抚平他们受伤的心灵,让他们找到自信,重新燃起对学习的兴趣,对理想前途的希望,对真善美的向往,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责任编辑:罗铮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