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已经接近尾声,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有序展开,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在群众家门口开展,要更加注重发挥群众积极性,必须坚持开门搞活动,确保每个环节、每项工作都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态度真诚,加强引导,讲究方法,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在第一批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注重的大多数是党员干部走下去,走到基层中去,很多时候都忽略了群众的心声,忽略了群众有没有需要从“门”内走出来反映问题的,也忽略了群众的积极性,忽略了群众从“门”内走出来的好处。
群众走从“门”内出来有利于节约党员干部处理问题的时间。很多时候我们都喜欢听“群众上访变干部下访”这一句话,因为这一句话表现的我们的党员干部更加的亲民,表现出了我们的党员干部和群众的亲密关系。但是合适的群众找我们的党员干部办事、求助更有利于我们的党员干部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下访一天,也许我们只能为群众办小事三五件,若是集中地点让群众知道我们在哪里办公、办什么公不就更有利于效率的提高么?
群众走从“门”内出来有利于节约党员干部综合统筹提升办公效率。“走基层”工作从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开始的时候就一直在搞,但是“走基层”在有些同志的行为中却走出了“形式主义”和“歪风邪气”,利用工作时间冒充“上山下乡”做私事;利用“走基层”的理由搞个人旅游、搞吃喝接待。如同这般的党员干部不如让他们呆在办公室里好好的反省,好好地为真正做事的人处理后勤,确保真正为群众做事的人有一个良好的办公氛围。
群众走从“门”内出来有利于党员干部全天候的掌握民情、民生。群众事情无小事,群众在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不懂不明白,那么他们就需要一个懂政策,懂方针的人给予他们解释。但是党员干部也不能每天都在“下村”中度过,这就需要我们的群众走“门”来,去寻找我们的党员干部解决自己的问题,这也需要我们的党员干部建立专门的服务机构或者服务大厅解答群众的疑问。这样就有利于党员干部可以在第一时间处理民生、民情问题,了解群众的需求。
群众无小事,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只要是群众的诉求我们一定要秉公处理,只要是群众提出的要求我们一定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最大的满足,群众从“门”内走出来,最多的诉求也许就是一个个小事情堆积在一起,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要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情抓起,不等不靠,立行立改,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编辑/姜友富)
责任编辑:罗铮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