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作风建设的深入推进,以及“科技加曝光”监督模式的不断创新,仍不时传出部分公职人员随意更改作息时间、上网时间过半以及在公共场所打牌娱乐等负面报道,不仅让作风建设的效果与公职人员的形象大打折扣,同时政府部门的公信力遭到质疑。此种现象的发生,固然有规章制度不健全、监督体制不完善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干部队伍中内生动力不足,正能量聚集不够所致。
所谓内生动力,一般为社会成员对于当前社会现象的综合、全面评价与反映,即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以及由此形成的个人自觉行为。要使作风建设更进一步推进,切实解决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四风”问题,强化为民情怀,弘扬务实作风,焕发干事激情,就必须让公职人员对作风建设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自觉律已律人,形成正确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与领导作风。
作风建设是党中央针对当前廉政建设现状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所作的一项重要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对“两个务必”给予高度评价,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及公职人员继承传统并发扬光大,在全党范围内全面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重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因此,作为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必须从一个相当的高度、更高的境界去认识和体会当前作风建设,它是我们的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法宝与利器,是我们干部植根于民、服务为民,凝聚人心的强大“磁力”。不论以前、现在还是将来,党中央一直将它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目标与任务来抓,为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夯实基础;它关系到党的执政命运,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和谐稳定。只有把它上升到这样一个高度来认识和把握,才能克制住手中的权力、泛滥的欲望,分清形形色色的迷障与诱惑,做一个正直的人,高尚的人。
只有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当前作风建设有了全面、正确的认识,才能真正做到自律。擅自缩短作息时间、在公共场所打牌娱乐都是因为自律不够所致。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作为一名公职人员,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单位,代表着政府,而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个体。普通群众更改自己的作息时间、三五成群打牌,它不会引起人们过多的猜测、想法与议论。公职人员则不同,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作为一名公职人员,如果你擅离职守,那前来办事的群众怎么办?如果你公然打牌,那你的人品、官德还能给予信任吗?公职人员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扎实的政治功底,更要自强自律自省,“一日三省吾身”应成为每一位公职人员修身养性的铁定法则。只有长期自我修行,在名利场上“清心寡欲”,在是非曲直上坚持原则,以身作则,不搞不正之风,改变衙门作风,注重工作效率,才能真正做到亲群众、接地气,让作风建设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当然,纠正一个人的价值观念,加强一个人的自律行为,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但它是激发党员干部、公务员队伍内生动力的唯一途径,是夯实我们党执政之基、立国之本的基本保证,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是以作风建设不可废,不可偏,需常态化、制度化、与绩效挂钩,辅实名点评,实行脑力激荡,刮走浮夸不实,留住实干精神、朴素作风。(编辑/姜友富)
责任编辑:罗铮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