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热点专题 湘中人物 民生地带 视听娄底 吃喝玩乐 湘中社区

首页 娄底新闻 梅山时评 正文

用改革来为“中国梦”保驾护航

字号: 2013-11-15 09:55 作者:王立言 来源:娄底新闻网 我要评论(0)

汉唐时期的繁荣昌盛曾让我们中华民族傲视全球,那时的中国是强大而又可亲。而在清末,曾经的“大哥哥”却沦为“东亚病夫”,国家被侵略,城市被占领,人民被蹂躏,成为众多霸权欺凌的对象,自此复兴中华的“中国梦”就成为了国家的梦、人民的梦。自新中国的成立让人民翻了身做了主,每一次的改革都让我们不断接近这个梦,改革开放让人民富了起来、一国两制让离散的“兄弟”回到“母亲”身边等。事实上,这一切的改革、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让我们重新回到那时的盛世辉煌。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实现任何理想的目标都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要实现“中国梦”更是如此。“改革开放”让我们融入了世界、富了起来,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存在制度建设同经济发展不配套、地方政府管理手段同社会发展不协调、资源分配手段和财富创造速度不同步等问题,导致在改革开放中出现了诸如“腐败官员增加”、“群体性事件频发”、“网络反腐兴盛”、“贫富差距加大”、“国际关系摩擦增多”的现象。实际上,这些问题正是通往“中国梦”道路上的拦路虎,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疾病,不跨过去实现不了梦想、不医疗救治只能病入膏肓,否则不仅让“中国梦”没得做,更让共产党人多年的苦心经营功亏一篑。所以改革必须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刮骨疗伤的勇气和时不待我的紧迫感。

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就是站在历史的交叉点、统领全局的制高点,为飞速发展的中国开上一剂良方,好好治一治附于腠理、藏于肝胆、寄于肠胃的病,让“中国梦”走的更远。总结《公报》中所提出的改革意见,诸如让市场来分配资源、让司法审判独立、让农民得到更多私有财产、让生态文明得到真正实践等等,都能在某些社会事件中找到“原始依据”,比如“政企不分的铁道部”、“聂树冤杀案”,“无保障的失地农民”、“血铅孩童”等,所以这次的改革的根本落脚点还是在于“中国梦”之个体之梦-“民生”之上,为的就是要让每一位人民得到公平正义、生活在健康环境、享受到改革红利。

“中国梦”既是国家的梦也是人民的梦,这一次的改革,就是站在已有的成绩面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式和刻不容缓的国内问题,用断腕的决心和务实的行动来破除当前逐渐凝固的利益格局,凝聚起所有阶级、所有人民的共识和力量,用改革来实现国家之梦、人民之梦。(编辑/姜友富)

Tags:中国梦 十八届三中全会 改革红利

责任编辑:罗铮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支持

  • 高兴

  • 震惊

  • 愤怒

  • 无聊

  • 无奈

  • 谎言

  • 枪稿

  • 不解

  • 标题党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社区热点

微访谈 | 微直播 | 网络问政 | 娄底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