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医生不是靠好的包装而出名,而是靠良好的医德、精湛的技术而得名!”在新化县人民医院,一提起唐迎伟的名字,干部职工无不为他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对工作的认真劲所折服。12月11日上午,当记者走进唐迎伟的门诊室时,只见10位家长带着患病儿童把唐医生团团围住。到下班时,前来找他看病的人仍络绎不绝。
1993年,大学毕业的唐迎伟被分配到新化县人民医院,从此,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刻苦钻研儿科医学,在工作中颇有建树。2000年,医院正式组建儿科,作为技术骨干的他被任命为儿科主任,当时科里的医护人员只有几个人,在他的带领下,短短10余年,新成立的儿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业务收入每年以100万元递增,现在年收入超过1000万元,成为了该院举足轻重的科室。
“由于患儿小,起病急,来势猛,病情变化快,又不会表达病痛的特点,有人戏称儿科为‘哑巴科’。正因为如此,我暗下决心,力求把患儿的病看准,以减少患儿的痛苦。”唐迎伟医生笑着对记者说。
去年10月,曹家镇勤一村村民带着患儿前来看病,由于家庭非常困难,一直拖到危急时才来医院,小儿患有严重肺炎合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情况非常危急,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唐迎伟医生看到这种情况,自己带头捐款500元,全体医护人员也被他的举止所感动,也纷纷捐款,共捐款4000多元。在儿科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下,患儿终于转危为安。出院后,患儿家长送来一面写有“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字样的锦旗表示感谢。
今年7月,一位来自新邵农村的家长带着1岁多的患儿前来就诊,当时正是下班吃饭时间,“医院来了一位急诊患儿,快来会诊!”,接到电话后,唐迎伟立即放下手中的饭碗,跑到医院,经过会诊,患儿必须马上转到省城大医院才能彻底治好。由于患儿家长身上只带了100多元钱,当时情况危急,他马上以个人名义,从医院收费室借出5000元,交给患儿家长,让他及时转到大医院救治。患儿康复回家后,家长带着5000元钱和一些土鸡蛋来到医院,感谢唐迎伟的救命之恩。
谈及儿科医生的职业时,唐迎伟笑着说:“如今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十分疼爱,无形中加重了我们儿科医生的责任。我作为一名儿科医生,患儿早日康复是我最大的幸福!”
“他在技术上精益求精,虚心好学;在工作中,他爱岗敬业,视事业如生命,待患者如亲人,是我们医院公认的楷模!”院长助理、医务科长姜孝前这样评价他。去年5月,他被评为娄底市“十佳医生”。(编辑/付娟)
责任编辑:罗铮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