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这样说过:如果一座经济高速发展的城市,如无任何代表自己城市特点的文化,那么人们都习惯叫这座城市为移民城市,而很难有发展的潜力。娄底虽是一座青春之城,但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千百年来,娄底人民在创造湖湘文明和梅山文明的伟大历程中,创造了独具魅力的——湘梅文化。
近年来,受深厚而博大的“湘梅文化”传统熏陶,娄底书画艺术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涌现出了以王憨山、鄢福初、邹传安、陈初生、谢伦和等一批声名远播的艺术家,创作了一大批具有浓郁娄底特色和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形成了独特的“娄底书画现象”,娄底书画也成为了娄底的一张亮丽名片和文化发展的方向标。
众所周知,书画艺术品承载的是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特定时间的历史、文化,也表达着人民渴望国家繁荣富强、社会幸福和谐的强烈愿望。娄底书画有着辉煌的历史,良好的基础,以及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在建设幸福美丽娄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如何与时俱进,在艺术创作、品牌建设、人才培养、理论创新等方面继续取得更好的成绩,以将娄底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文化名城,应是娄底各界思考的重要课题。
弘扬书画艺术,打造文化名城,应创新文艺作品激励机制。坚持把促进精品生产、推出优秀作品作为工作重点,进一步完善创作生产、奖励机制,采取多种措施扶持重大题材、重点作品的创作生产,激发文艺家创作潜能,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打造一批立足娄底、面向全省、全国的文艺品牌,发挥文艺品牌在推出精品、推出人才、创新理论、服务人民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娄底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弘扬书画艺术,打造文化名城,娄底书画界应主动肩负起弘扬娄底“湘梅文化”的重要使命。湖湘文化和梅山文化融合而成的“湘梅文化”是娄底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弘扬和打造娄底“湘梅文化”品牌,是娄底书画艺术事业的艰巨任务,也是娄底书画艺术发展的不竭动力。娄底书画工作者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责任感,赋予书画创作鲜明的娄底特色和深刻的“湘梅文化”内涵。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书画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的创新,推进书画体裁、题材、形式、手段的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增强创造活力。以宽广的胸怀,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拓展对外交流渠道,善于学习借鉴国内外书画发展有益成果,提高书画原创能力,重点创作一批突出地域特色、体现娄底精神、娄底特色、娄底风格、娄底气派,反映重大题材、描绘人文景观等主题的书画精品,打造本土文化品牌,不断做大做强娄底书画产业。
弘扬书画艺术,打造文化名城,应注重市场培育和产业引导。无庸讳言,尽管娄底书画展览活动较多、民间收藏交易较活跃,但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目前娄底的书画产业,还只能算是产业的初级阶段,特别是书法市场很明显的杂乱与无序,如书画作品的鱼龙混杂,文化市场的恶性竞争等诸多不规范运作,都严重地影响着市场的培育与成长。因此,做大做强书画产业要着力在体制上实现突破,主动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和管办分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文化产业单位组织形式,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制度,要按照文化产业的自身规律,发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和龙头文化企业;要培育和发展各种文化服务中介机构,加强文化市场的监管,完善文化中介体系,打破市场分割和行业垄断,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
万马奔腾迎盛世,丹青亮彩著辉煌。我们深信,有着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娄底,一定会在新起点、新征程上用书画艺术的正能量谱写我市文化事业新篇章,开创娄底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编辑/姜友富)
责任编辑:罗铮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