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在河北调研指导工作时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开展才溪乡调查80周年。为纪念这一重要事件,福建省委召开专题座谈会,重温党的光辉历史,研究探讨如何弘扬我们党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3年10月25日)
调查研究作为了解基层工作的有效手段和干部深入一线的必备技能,这项“基本功”的扎实推进是我们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一前提。然而现如今我们的领导干部中依然还存在着个别党员干部不重视甚至不在乎调查研究的问题,一些同志埋头于“文山会海”,接受的信息仅限于看材料、听汇报,很少下到一线去调查研究,决策靠拍脑袋、工作靠拍胸脯,更有甚者还会出现“闭门造车”的荒唐现象。当然,一些同志虽然去调查研究了,但活动往往是“被安排”的,走的是“康庄大道”,看的是“优美盆景”,根本没有深入到基层去了解实情。如此不良作风,若是长久下去难免会造成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出现关系的“断裂带”,最终导致决策的不准确。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习近平在河北调研指导工作时也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如今恰逢毛泽东才溪乡调查80周年纪念日,这次光耀史册的才溪乡调查也正是为现在的党员干部如何做好调查研究树立了一个“标竿”。“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短短不到一万字的调查,详尽而具体地概括和描述了当年中央苏区的实际情况,而这一切成果都建立在“深入一线、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这和当下“走康庄、看盆景”的风气有着本质区别。
正如习仲勋所言“你们事先安排的地方我不去”,调查研究就是要走一走“田间小路”,就是要和百姓“拉家常”,就是要“满身是雨一腿泥”,“走康庄、看盆景”得到的只能是一片“繁荣昌盛”,发现不了问题的调研如何称得上成功?这一点上,我们还得从《才溪乡调查》中“取取经”。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把情况摸清,把思路捋顺,把症结找准,从而“对症下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调研中还需认真听取群众呼声,把经常性听取各方面意见尤其是基层群众意见作为一项制度坚持下去。只有这样,调查研究才能真正做到“求真务实”。
察实情,解民忧。党员干部只有真正走在“田间小路”上,社会发展才能早日踏上“康庄大道”。(编辑/严善家)
责任编辑:罗铮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