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图片频道 视频频道 房产频道 汽车频道 热点专题 民生地带 湘中人物 生活百科 分类信息 湘中社区 微娄底

首页 娄底新闻 科教文卫 正文

娄底市文联七大服务举措促文艺人才健康成长

字号: 2013-01-21 11:39 作者:康纪钊 来源:娄底新闻网 我要评论(0)

雨后春笋似的蓬勃生长,离不开土地、雨水的滋润;文艺人才的健康成长,同样离不开地方文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细心培育。长期以来,娄底市文联采取强有力的七大服务措施,培育地方文艺人才取得了可喜成果:工笔花鸟画家邹传安、农民花鸟画家王憨山,他们在全省全国都颇具影响力,其作品均被中国美术馆展出并收藏;书法家鄢福初从新化县文联主席一步步成长为娄底市副市长、湖南省书协副主席;文艺评论家李德仁从娄底市花鼓戏剧团团长成长到娄底市政协副主席;摄影家李定中获得中国摄协举办的艺术摄影大展银奖;戏剧家杨小仆、童晓阳、苏惠娟分别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文化部金奖、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音乐家刘合庄《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拉着中华妈妈的手》唱响全国;剪纸艺术家李希特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美术家龙建国、戏剧家杨小仆分别荣获中共娄底市委、市人民政府“十大突出贡献人才奖”称号;娄底市书协中成为全国书协会员的达34人,居全省全国市州前列……

服务出效益,服务出人才。这七大服务措施的基本做法是:

一、靠体制机制出人才 营造适合人才成长的政治环境和政策环境

长期以来,娄底市委市政府把文艺人才的健康成长纳入地方党委政府“三个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和目标任务,实行年度考核验收,其考核结果分别作为地方党委政府及党政一把手绩效评优的重要依据之一。曾经担任中共娄底市委书记的蔡力峰就曾先后多次深入市文联调研考察,并亲自批示为市文联搬迁新办公楼,十分关心文艺人才的创作和生活。各县市区党委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常委会专题研究包括文艺人才在内的文联工作和文艺工作。市文联也与时俱进,积极组织文艺人才主动服务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彰显文艺队伍的人才优势。这两者的紧密配合对营造文艺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起到了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作用,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文艺人才、重视文艺人才的良好环境氛围。

二、适当施压 普遍推行文艺人才工作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

最近十多年,娄底市文联每年对市属文艺家协会和县市区文联分别实施年度目标责任制管理,其中在发现、培养、扶植、推介文艺人才方面都有明确具体、可操作的硬性任务:各协会、各县市区文联每年新发现1—2名文艺新人,每年向省市公开媒体推介2个以上有成就的文艺家,分别推荐发展市级会员、省级会员、国家级会员。这些任务,年初有布置,年中有检查,年底有考核,考核结果也是各地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适当施压,增强了各地培养文艺人才的责任感、紧迫性,形成了一种机制,培育了一种环境,有力地促进了文艺人才的健康成长。

三、利用本地文艺报刊推出封面人物 塑造娄底自己的文艺名家

过去文联的刊物封面只是网上下载的风光花鸟照片,仅是一种点缀装饰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刊物封面力推文艺名家的特殊功效。为了利用好这一资源,近年刊物封面推出了娄底市本土文艺家,正刊中还撰文介绍了封面人物的创作简历、艺术成就和评论文章,刊发了封面人物的代表作品。这一举措,受到文艺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刊物发行后,人们评论封面人物的多了,欣赏他作品的多了,艺术家的知名度、影响力迅速提升。实践证明,利用封面人物等形式重点推荐文艺名家是一个好办法,长期坚持,效果愈加显著。

四、设置文艺颁奖台 营造繁荣文艺的昂扬锐气

过去兵家打仗,非常看重士气,强调一鼓作气,有过不少“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的沉痛教训。在文艺实践中,市文联领导倾听文艺家的呼声,尊重文艺家的期盼,理解文艺创作的艰辛,深感文艺精品创作不易。要繁荣文艺,必须要有好的文艺氛围;要有好的文艺氛围,必须要有文艺家的昂扬锐气。最近几年,市文联设置了文艺颁奖台,对省以上获得奖励的文艺家,一视同仁地及时去车站或路口迎接,为其配带大红花。同时,市文联组织召开市属文艺家协会负责人参加的庆功会,邀请市委市政府领导及宣传部领导再次给予颁奖,然后在电视、报纸、网络给予重点宣传报道,实实在在地为文艺家鼓劲,为文艺发展助威。广大文艺家得知消息后,无不为之叫好,一股“看谁先上颁奖台”的创作竞赛新风悄然兴起。实践证明,设置文艺颁奖台,文艺家受到的实惠最多,不但文艺家不断为人民所熟悉,其作品不断为人民所传颂,而且经济实惠也不少,美术界一些业绩突出的美术家一年就有几十万元的经济收益。

五、建立文艺激励机制 为文艺人才成名鼓与呼

为培养文艺人才、繁荣文艺创作,市委市政府每年拿出50万元专项经费,设立“原创文艺作品奖”,奖励原创成果突出的文艺家;市文联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文学艺术创作评奖比赛活动,给获奖者予以表彰奖励,不断调动广大文艺家的创作积极性;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人社局三年开展一次全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获奖个人将记二等功;同时鼓励有成就、有条件的文艺家们积极参与省市重大评奖表彰活动,彰显文艺人才的活力、魅力。2011年,市委市政府举办全市“十大突出贡献人才奖”评选,娄底就有两位文艺人才获奖。在全省“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展览评选中,全省九个金奖娄底一举夺得三个金奖。在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评选中,剪纸艺术家李希特荣获省政府“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六、多扶助、勤扶持 为成长中的文艺人才排忧解难

有作品的及时辅导,有困难的及时帮助,逢年过节及时慰问,不让一个文艺人才因生活困难、经济拮据而掉队。工笔花鸟画家邓和平,本人下岗,妻子打零工,儿子上大学,生活比较紧张,市文联积极帮助他争取“娄底市教育基金”扶助。民俗文艺家曾有幸,本人没有工作,却一直热心民俗文化研究且成果突出,曾经因没钱买纸,只好把研究成果写在捡来的一沓沓厚厚的烟盒纸上,市文联领导那年春节前夕陪市领导去慰问他,看到这种情况为之感动,主动为他提供书写信纸,帮他买书、出书,还为他争取一万元的财政资助。第二年,他就买了电脑,整理出版了《湘中民俗故事》一书,社会反响很好。

七、走出去、请进来 常为文艺界保持“一江清澈活水”

文艺人才的成长,有一种特殊的规律性,那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近五年,娄底市先后组织40多名文艺家到外省市采风创作、到高等院校进修深造、走出国门参观学习或举办作品展览交流,通过“走出去”系列活动,活跃了思想,开阔了视野,提升了精神境界,丰富了创作题材,促进了创作繁荣。同时市文联还先后邀请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中国美协、中国摄协、中国音协及北京、山东、江苏、江西等地文艺界领导和著名文艺家来娄底指导、考察、讲学、展览及采风创作。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与名家的交流对比,进一步找到了自己的不足,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主攻方向,给地方文艺人才的成长和文艺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春风、新的动力、新的追求。“娄底是个作家窝”、“可喜的娄底书画现象”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引起业内领导、专家高度赞誉。(编辑/李响炮)

Tags:娄底市文联 文艺创作

责任编辑:姜友富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支持

  • 高兴

  • 震惊

  • 愤怒

  • 无聊

  • 无奈

  • 谎言

  • 枪稿

  • 不解

  • 标题党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社区热点

微访谈 | 微直播 | 网络问政 | 娄底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