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科技下乡
生态茶园
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
农业专家指出,目前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超过进口价格,我国农业生产正遭遇生产成本上升、财政补贴压力加大两大“天花板”,以及环境资源双重约束两道“紧箍咒”,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农业已成“四化”建设短板。为有效破解“天花板”、“紧箍咒”,新化县按照布局合理、产业集聚、功能配套、特色突出、集约发展的原则,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把发展龙头企业与培育区域主导产业结合起来,主打茶叶、中药材、有机蔬菜、观光农业等特色品牌,推进农业生产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进程,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休闲一条龙服务,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从依靠拼资源消耗、拼农资投入、拼生态环境的粗放经营,转到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的集约经营上来。
新化县充分发挥茶业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的有利条件,把茶叶产业作为新化的特色名片加以打造,茶农企业层出不穷,茶叶产业快速发展,现已拥有优质茶园面积5万亩,年产干茶2000吨,茶叶综合产值2亿多元。渠江薄片茶业公司、奉佳农业科技分别晋身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其生产的“渠江薄片”、“奉家薄片”等茶叶饮品,品质优良,誉满天下,多次斩获国、内外大奖,“渠江薄片”还先后参加了“从北京到乌兰巴托”中国茶文化艺术展 和“2014澳大利亚中华文化节”两次大型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在异国他乡演绎中国茶艺,展示新化风采。
作为传统的中药材生产大县,全县有中药材面积13.5万亩,金银花、玉竹、黄柏、厚朴、白术等药材种植养成习惯,颇具规模。通过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加快技术创新,促进品质升级,效益明显提高。同时,为了促进中药材产业规模化、市场化,形成产业链群,产生聚集效应,扩大产能效益,新化县加强外引内联,积极招商引资,多次与一个大型国药集团洽谈合作事宜,可望签约成功,落户新化。
新化县明确“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家庭农场催生活力、专业合作做强产业”的蔬菜发展思路,积极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促进蔬菜产业增速提质、扩容增效、全面发展,全县蔬菜基地、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5个。位于圳上镇的新农仓生态专业全作社,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用现代理念经营农业,致力绿色环保,打造高端品牌,已建成无公害蔬菜面积1000亩,现代化的蔬菜生产加工线2条,年产新鲜蔬菜4000吨,“新农仓蔬菜片”荣获第九届(国际)农博会金奖,新农仓蔬菜基地被评为“娄底市先进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成为享誉全国的一张名牌,来新化休闲观光、体验农耕、访古探秘、释怀心情的游客纷至沓来、乐此不疲。新化县应顺人们对自然、原生态、农耕文明、田间体验等农业生态游需求越来越旺的发展态势,依托得天独厚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特色和人文历史,构建农旅结合、农旅共强、以农促旅、以旅带农、农中有旅、旅中有农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将农业的传统与都市的时尚、农业技术与艺术、农业文化与创意、农业产业与平台融会贯通,优化山、水、田、园、路、城镇、村落、民居等农业资源配置,推动休闲农业与现代农业、美丽乡村、生态文明、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把传统的农业发展成为农业大观园、科技大讲堂、生态会客厅、聚会大本营、美食嘉年华等新形态的休闲农业。开展以清洁生产、清洁生活、清洁庭院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清洁工程建设,积极推广节约型农业技术,实施绿色植保工程,推动潮生产,打造绿生活。休闲农业作为振兴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在新化千帆竞发,风生水起,2014年新创建省五星级休闲农庄4家、四星级10家、三星级1家,创建国家四星级休闲农庄2家,新增农家乐100余家、增加床位1000余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在旅游综合收入中所占权重越来越高,为全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68亿元作出了重大贡献。
责任编辑:姜友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