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工人·向未来④ |朱鹏程:26年,青春献给火红的高炉事业
26年,青春献给火红的高炉事业
——记娄底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炼铁厂六高炉车间主任朱鹏程
娄底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琼露 通讯员 刘云芳
(人物海报)
朱鹏程,中共党员,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炼铁厂六高炉车间主任。1996年,他从株洲冶金工业学校毕业来到涟钢工作时,还是个单瘦文弱的年轻小伙。26年过去了,今年48岁的他依然奋战在高炉一线。他先后在高炉车间担任副工长、工长、炉内班班长、车间副主任,现任车间主任和技术科一级主管,把青春奉献给火红的高炉事业。他先后荣获涟钢“岗位技术能手”“十佳青年”“劳动模范”称号,2022年获娄底市“五一”劳动奖章。
“高炉是生产铁水的,炉内温度高达1500℃,这些滚滚铁水,可以制成无数坚韧无比的钢铁产品,为社会造福!”5月9日上午,正在车间巡视监管生产和技术的朱鹏程告诉记者。在他的身后,99米高的大高炉巍然耸立,铁水昼夜不停生产,源源不断送往下一道工序。年复一年在高温和高噪音环境下工作,朱鹏程显然已经习惯了。
为了降耗增效,朱鹏程带领团队针对高炉的标准化操作制订了一系列规定,并组织开展“炉前操作攻关”“提高高炉风量、富氧攻关”“降低高炉消耗攻关”和“冬季高炉炉墙防粘结攻关”等,均取得良好效果,促进了高炉持续长期稳定运行,为实现高炉优质高产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六高炉标准化作业上,朱鹏程加强了对高炉的操作管理,每周组织高炉操作人员分析本周高炉存在的问题,商讨具体的措施,制定下周的目标,三班工长严格按操作方针执行,减少个人操作习惯对炉况的影响,确保高炉整体操作的连贯性和稳定性。针对历年来六高炉冬季炉墙容易粘结、冷却壁水温差偏低、炉墙结厚、煤气利用率波动大、易产生管道问题等技术难题,朱鹏程带领车间人员坚持两班倒,24小时连续作业,精细调整,在控制炉况不大幅波动的情况下,优化气流分布,大力提高富氧水平,将富氧率首次提高至8%,冷却壁水温差长期控制在3℃以上,产量提高到每天7000吨。还消除了冬季炉墙结厚的顽疾,保持了高炉的长期稳定顺行,在七高炉大修期间,产量更是上升到了每天生产铁水7250吨的超高水平。
在保持炉况长期稳定的同时,朱鹏程还全力加强炉前管理,加大考核和奖励力度,大大提高了炉前工人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真正实现了炉前工作对高炉生产的“零影响”。在设备维护上,实行操检合一和区域负责制,将日检、周检、月检相结合,建立全面的设备管理体系,实现了全年设备“零故障”,检修周期也由过去的3个月延长到了现在的6个月。2021年,六高炉在涟钢标准化季度评比中两次荣获第一名,两次荣获“红旗高炉”称号。
朱鹏程始终把“安全第一”的原则摆在最高位置,利用每周安全例会、安全学习等各种会议组织安全学习和安全教育,进一步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根据不同季节,做好防暑降温和防寒防冻工作,特别加强了外协劳务工和相关方的安全管理,将他们纳入和正式职工一样的一体化管理;坚持每星期和安全员深入生产现场排查安全隐患,制定隐患整改方案和整改日期,及时发现和处理违规违纪行为;大力推行安全标准化学习,确保将每次学习内容应用于实际操作,2021年六高炉没有发生任何安全违规事故。
朱鹏程坚持不断学习和用心钻研高炉炼铁技术,同时密切关注炼铁同行的技术进步,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他积极探索高炉布料规律,不断提高煤气利用率、降低燃料比。2021年六高炉产能跨上新的台阶,有效利用系数全年排名同类型高炉第一名,多次突破日产记录、月产记录,日产记录达7547吨,月产记录达21.36万吨,全年累计产铁253.5万吨,提前25天刷新最好年产记录。
“每天看着高炉,我的心就踏实!”朱鹏程告诉记者,26年来,他没有离开过涟钢这片土地,对这里有一份深深的感情。据他的同事介绍,他几乎从没休过假,春节连除夕都是在车间度过。每天早晨总是骑着摩托车,7点多就来到了车间,中午从不回家,下午本是17:30下班,但他一般都要推迟一两个小时再下班。下班前,他还要到车间再转一转、检查一遍才能放心离开。
“我的岳父岳母都是在涟钢退休的,我妻子也在涟钢上班。工厂就是我的家,只有尽心工作,才对得起这个家!”采访结束,朱鹏程的话仍在记者耳边回响。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赤诚!
责任编辑:吴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