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深处的造船人
在梅山龙宫广场里的一片柳树林中,记者看见了两位正在造船的师傅,隐隐约约中,他们很是像世外的高人,在打造一件惊天动地的事。
记者留意到,船的雏形已经出来,像一颗硕大的槟榔朝天摆着,两位师傅在忙碌着,地上堆满工具,散满刨子花。走上船前,浓郁的木香沁人心扉,如闻沉香。
船底用杉木制成,船沿则是用椿木。船头船尾用大号铁链和绳索紧绑着……
高个子的师傅叫伍先坤,52岁,他善言辞,有问必答,但手中的工作一刻也不停歇;矮个子师傅姓吴,总是默默无闻、一声不响的砍啊、劈啊的。
起初,记者问伍师傅:“矮个子师傅叫什么名字?”回答说:“我也不知道!”
“你们两个合伙做了多久了?”
“10多年了。”
“10多年怎么不知道他的名字呢?”
伍师傅憨憨一笑,迟疑了一下:“反正他喊我老三,我也喊他老三,习惯了,他的尊姓大名就忘记了。”
他们的手艺却一天比一天精,伍师傅透露:现在这盘龙湾里还有8艘渔船,这船是当地村民用来做渔船的,放市场上去卖也得6千至8千元。”
说话间,伍师傅还热情地跟记者讲解了造渔船的流程,最后伍师傅惋惜地说:“现在做木渔船的师傅不多了!我原来是屋木匠,造船才十多年。”他还说,“这艘6米长的船已经做了3天,还要6天才能完工,后期工作还要刷油漆、‘练船’。”
记者眼中,船虽然还在柳林里造,但已感觉一位年轻的渔夫,站在新船上,熟练地向广阔的水面撒出一张宽大的渔网……他们在这里造船,不也是梅山乡土风情的一次展示吗?
责任编辑:梁雄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