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县市新闻 > 新化县

新化已改善农田灌溉22万亩 缓解饮水困难22.1万人

2013-08-11 17:40 娄底新闻网 曾远平 罗建凡 罗指南

下载新娄底APP

一 分享 一
一 评论 一

“湘中数日火炎炎,一年农作已枉然。万绿皆成焦枯片,梅山何处觅甘泉”,这是娄底市新化县当前灾情的真实写照。

新化自今年6月27日至今无有效降雨,比历年同期偏少159%。280座水库大多接近死水位,17100口山塘基本干涸见底,42条溪河干枯断流。全县四大干旱片18个乡镇560个行政村39万多人,14.86万条大牲畜饮水告急,水田严重受旱19.8万亩。经济作物严重受旱8.79万亩,成灾损失已达4.23亿元。

湖南全省的大旱,衡邵干旱走廊的特大干旱相继引起了中共湖南省委、国务院相关部办委领导的密切关注。省水利厅副厅长钟再群、娄底市委书记龚武生相继到新化深入田间地头察看灾情,慰问灾民。新化县委书记胡忠威,县长邓光吕等多次亲临重旱区指导抗旱救灾确保大局稳定。

7月中旬,旱情刚刚开始,新化县防汛抗旱服务队根据防汛抗旱服务网络信息员提供反馈的情况,组织人员到各乡镇调查旱情,并将全县农田灌溉,人畜饮水两个大方面的问题口头汇报县委政府及相关领导,给党委、政府当好参谋。7月20日,新化县防汛抗旱服务队做出应急抗旱和应急送水方案。

面对重大旱情,省防指为新化紧急调运了一批抗旱物资和蓄水水囊,以缓解新化抗旱压力。在省防指的支持下,新化县防汛抗旱服务队投入抗旱设备170多台,电缆线15000多米,输水管15000多米,对汝溪河、圳上河、大洋江沿河两岸实施提水灌溉。由于高强度抗旱作业使抗旱设备频频发生故障,为此,新化县防汛抗旱服务队组织专业维修小分队奔赴各乡镇抢修抗旱设备310多台次;为寻找水源,新化县防汛抗旱服务队组织寻找水源小分队先后在温塘的滴水洞村、田坪的和合村、吉庆的朝晖村、柏湾里村、华山村寻找新水源并架设机埠提水灌溉。但随着旱情越来越严重的发展,全县有70多个村水源干枯,人畜饮水告急,有的村喝的是浑浊的塘底水,有的村要到山下几公里外挑水,有的用摩托车装水,特别是部分留守老人只能靠邻居救助才能喝上一点水,为此,服务队将应急送水方案于7月25日提交县委、县政府,县委、县政府马上组织消防、城管和省防指调拨的送水车共4台于当天下午开始送水至各重旱乡镇,至今已分别在温塘、圳上、科头、吉庆、田坪、游家、石冲口、维山、油溪、桑梓等50个村分别送水,送水分队为切实缓解饮水困难,每台车上配有潜水泵,就近取水,增加送水车次,在有的地方组织司机轮班,日夜送水,至今已送水616车。通过全县各部门的共同努力,现已改善农田灌溉22万亩,缓解饮水困难22.1万人。

高温仍在持续,旱情仍在加重,新化处于衡邵干旱走廊的中心,要从根本上解决干旱死角地区的水利问题可采用建管新模式——将单一项目建设转变为综合利用工程。吉庆镇的油溪桥村原本是一个十分干旱,水贵如油的石灰岩村,缺水严重制约了该村的经济发展,2011年,新化县防汛抗旱服务队根据人畜饮水工程,结合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及“五小水利工程”,同时进行了山塘清淤,渠道修整,管路灌溉,四旁绿化,将以往单一项目建设转变为综合利用工程的新模式。为综合利用有限水源,管好人饮、灌溉、山塘、河坝、防汛抗旱,该村成立了用水者协会,走出了一条综合建管的新路。在今年的无情大旱中全村565亩稻田无一丘田受旱,与邻村形成了鲜明对比。油溪桥村的水建新模式在当地已经引起广大干群的思考。

目前,全县干旱形势十分严峻,高温无雨仍在持续并发展,新化县抗旱服务队将全力发挥自身职能作用,严格按照上级部署,竭力将灾情损失降到最低。(编辑/姜友富)

责任编辑:罗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