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县市新闻 > 新化县

油溪桥村:村民自筹300万为稻田“美容” 描绘生态农村

2013-11-07 17:19 娄底新闻网 邱向明

下载新娄底APP

一 分享 一
一 评论 一

K}%2HSQ@(LXYW$Y86R87@{4

村民在装料修坎

%F$){)))N3[04OG2NK2V461

已经修好的田坎

Z~UU[I_PIPKZTIIBFQI(WGC

俯瞰已经修好的田坎

娄底新闻网新化讯(特约记者 邱向明)“湖南省生态家园村”新化县吉庆镇油溪桥村,爆出新闻:该村村民自筹300余万元,对300余亩稻田进行田坎硬化,为“稻田养鱼、稻田养鳖”提供了集约化管理模式。

下一天雨涨洪水,干三天就急死

11月5日上午,新化县畜牧水产局局长彭敦强,在现场指导工作时肯定:“油溪桥村稻田田坎硬化,是(新化县)规格最高,成本最大,是搞得最扎实的一个村,值得我们学习!”

油溪桥村属典型的石灰岩干旱山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旱田面积达85%。

“下一天雨涨洪水,旱三天就急死。看到油溪河的水从山脚下流过就是不能用。”油溪桥村村支部书记彭育晚对记者说,面对目前部分人认为农业投入大,效益低、农业抛荒形势的严重,部分农田、土地、山路自然毁坏严重,无人管理的局面,“村里大面积改善稻田,加固田坎,实现种养产业有机结合,提高了村民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很有意义。”

彭育晚告诉记者,油溪桥村自筹300余万元,现在已经用完500吨水泥,硬化任务已经完成了2/3。

没有一个空闲的人在家

记者跟随彭育晚到油溪桥村的戴家排、吴家湾、铜锣湾等组看到,家家没有一个空闲的人在家。山间稻田田坎上,都是筑水泥田坎的人,马驮人挑,一派热火朝天景象:有的在装模,有的在修坎,有的在养护。

记者爬上山巅,朝下看吴家湾组的稻田,一坵坵稻田田坎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一只只洗擦得干干净净的瓷碗,放置在碧绿的油溪河边,等待一场盛宴的开始。

80岁的彭本习,是记者遇到的年纪最大的一个村民了,他在田坎上一个人默默地上水,和水泥。他脱了棉衣,脚穿水鞋,满脸的泥水,他的田坎镶得比较漂亮。

“伯伯,你要穿衣服啊,莫冻到了!”彭育晚提醒老人。

“在做事,就不冻了的!今年搞扎实,明年种田就轻松!”彭本习一脸微笑和憧憬。

看到记者在田间采访,村民小吴说:“昨天晚上我点灯搞到9点,怕水泥没有用完浪费了,加班了!”他还满脸的不好意思,觉得自己和水泥的技术没有把握好。

责任编辑:梁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