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娄底新闻 部门动态

娄底:以“水”为题 让河畅岸绿景美逐步成为现实

2019-02-02 21:03 娄底新闻网 潘琳 刘诗育 赵婷

QQ图片20180327170755

(在“河长大巡河 保护母亲河”活动现场娄底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新文向市委副书记华学健汇报工作)

IMG_6420

(娄底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新文一行在双江水库了解情况)

娄底新闻网讯(记者 潘琳 通讯员 刘诗育 赵婷)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娄底市水利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践行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和治水新思路,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夯基础,为娄底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防汛抗旱工作夺取全面胜利

娄底市防汛抗旱形势复杂多变,洪旱并存,旱涝交替。从雨情来看,全市累计平均降水量与历年同期偏少27.8%,汛期全市累计平均降水量较历年同期偏少26.6%,但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衡,新化圳上等局部地区最大日降雨量达285.5毫米。从水情来看,全年各河流来水量严重偏少,主要江河部分时段已刷新最小流量的历史极值,共有60条溪河出现断流,各类水利工程今年的蓄水量峰值仅达到可蓄水量的五成,共有297座水库先后放空有效库容。从洪旱灾情看,较强降雨过程造成的洪涝灾害总体较轻,大部分地区干旱历时长达40多天。7月以来,全市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干旱,农作物受旱面积达39.52万亩,因旱3.04万人、0.40万头大牲畜一度发生饮水困难,至8月中旬逐步缓解。

省委、省政府对娄底市防汛抗旱工作高度关注,省长许达哲、省委副书记乌兰等省领导分别莅临该市视察指导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部署,市委书记李荐国、市长杨懿文等市领导多次主持召开会商、亲临现场调研、指导。市防指和各级各部门尽职尽责,扎实推进防汛抗旱各项工作。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坚持以防为主、工程减灾、以人为本,在抗御暴雨山洪的紧急时刻,提前转移危险区群众1900余人,在抗旱期间,通过找水、调水、送水等应急措施,有效解决了3万余人因旱临时饮水困难,取得了未垮一堤一坝、洪涝灾害零伤亡的全面胜利。

灾后水利建设加快推进 民生水利造福人民

在省、市两级政府高度重视下,市水利局对灾后水利薄弱环节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稳步有序建设。将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任务列入水利薄弱环节治理任务,全力推进了涟源市涟水重要河段治理工程等4个四水治理项目建设。湖南省球溪河综合治理工程等10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有序开展,新化县曲尺岭水库新建工程稳步推进。2018年4座新出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年底前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任务。2018年将智慧水利列入智慧娄底PPP项目建设的内容,完成涉及防汛抗灾、水资源管理、河长制等重点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可望12月底前基本建成。

在民生水利建设方面成绩斐然,突出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成果斐然。破解资金瓶颈,全市2018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共兴建工程466处,新增受益人口42万人,新增农村自来水人口9.7万人,其中受益贫困人口7.13万人。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2017年底的82.3%提高至85.3%,圆满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年度目标任务。将山塘清淤列入娄底市乡村振兴“小水源、微田园”战略,并列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十大民生实事。市县两级政府均印发了山塘清淤三年行动方案,通过市级以奖代补撬动县级资金整合与群众筹资,清淤骨干山塘6000口。全面实施湘江资江流域截污和水体治理。娄底市将湘江资江流域截污与水体治理作为十大民生实事,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思路,以退田还河还湿为抓手,推进河流“绿带”建设,启动了“一江三水”生态廊道建设,今年完成12公里。河道保洁实现常态化,“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目标逐步实现。已选取了41条代表性强的河流开展样板河段建设,得到了人民群众认可。

2018年度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计划任务为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万亩。新化县半山灌区省级奖补资金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已基本完成灌区建设任务,碧江等16处电站增效扩容和生态改造完成。小水电扶贫工程建设为全面脱贫攻坚添砖加瓦,新化县桐子滩水电站(装机5200千瓦)已进行机组试运行。涟源市渡头塘电站正抓紧实施,可按期投产发电。2018年双峰黄龙河项目等3个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项目稳步推进。

节水优先方针深入落实 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丰硕

该市以优秀等次通过省政府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2017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5.16亿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82.5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99.8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圆满完成水资源管理年度目标。

娄底市在全省率先实行“双总河长制”和“双督查制”。资江流域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全面建立,共设市级河长5名,县级河长50名、乡级河长408名、村级河长721名。全面落实河库保护管理联合执法机制和公安参与的“河道警长制”。在孙水河流域建立了人大参与的河道监督制,试点示范,建立了人大常委会领导参与的河道监督长制,结合颁布实施的《孙水河保护条例》和执法督查,全面推动依法治水和依法治河。制定了河长制会议、信息、督查、巡查、考核、验收等制度,出台了“河长制考核保证金”制度,该典型做法获水利部在全国推广,认真落实省总河长令。按照省1-5号河长令提出的要求,全市四级河长巡河常态化,资江市级河流河长巡河4次,县级河长巡河480余人次、乡级河长巡河11256人次、村级河长巡河25976人次。完成了36艘“僵尸船”清理、20.2万亩农业专业化统防统治、2处城镇垃圾场治理、400亩退耕还林还湿、2个饮用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等重点工作。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和省级水功能区水质达到100%。2处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已完成1处,1处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启动,12处非法码头整治任务已完成8处。“清四乱”专项整治强力推进,市委市政府先后4次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市委书记李荐国亲自现场督查交办。共查出“四乱”问题193个,在涟水、孙水、侧水、资江的4个河段开展河道划界试点,并全面启动河道划界的相关方案制定,于2018年3月率先开展“四整治一清理”活动。共拆除涉河违法构筑房物7栋、整治砂石码头35处,关停采沙场23个,清理砂石堆场46处,拆解“三无船舶”139艘,全市境内所有河道(包括资江)禁止河道采砂。

该市在取水许可和入河排污口规范方面,对全市无证取水、有证违规取水和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规范等问题进行全方位地毯式清理,并将清理情况通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限期整改,实行整改进度旬报制,直到整改完成。后续将对工作滞后,整改不力的县市进行严格问责。在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方面,强力推进省级重要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方案实施,针对市本级孙水河饮用水源地制定出台了《娄底市孙水河保护条例实施方案》、《孙水河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孙水河保护专项资金,全面开展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全市重要水功能区断面水质达标率达95%以上。

水利改革攻坚深入推进 依法治水管水不断加强

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该市下放了原属市本级的119项管理权限,分别由娄底经开区招商合作局(行政审批局)、社会事务局、建设管理局三个作为实施主体;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市级行政审批由14项精简为9项,全面推行项目集中审查审批,全部承诺“只跑一次”,实现了“一次受理、一并办理、按时办结”,审查审批时限提速到10个工作日;梳理完善政务服务事项,对涉及水利部门的190项政务服务事项,删除16项,在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方面,市发改、财政、水利建立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联席会议制度,启动农业水价推广改革的调研工作。进一步加快了供水计量体系建设,年度完成3.3万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任务。2018年涟源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资金项目扎实推进。深入总结涟源市、双峰县可推广、可复制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经验,逐步建立起农业水权制度和水价形成机制,进一步提高农业供水效率和效益。

该市在水利安全方面实现了“零伤亡、零事故”,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通过健全责任体系,层层落实责任,层层签订责任状,推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分专项督查和综合督查,开展了多轮汛期大检查和安全督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下达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严格实施重大隐患“一单四制”的原则进行风险大管控。在水利建设市场方面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印发了《娄底市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实施细则(暂行)》,进一步规范和维护了全市水利建设市场交易秩序。建立质量监督、安全生产以及标后履约“三线并行”监督管理新机制,进一步加强了在建项目质量、安全生产及标后履约情况的稽察力度。严格按照建设项目质量管理规定,全面落实工程质量管理措施,在全省 2017~2018年度水利建设质量工作考核工作中排名第6。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严格按照省、市委政府部署,结合水利工作实际和年度各项任务,紧密围绕抓项目、抓投资、抓脱贫、抓成效,切实加强防汛抗旱工作、水利项目建设、水生态文明建设、依法治水管水等重点领域水利改革,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为建设富饶美丽健康祥和新娄底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娄底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新文谈及来年水利发展规划时如是说。

heliu-007

责任编辑:谭洲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