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起了库区移民稳步发展的台子
“通过县城的路一直没修好,我们到县城还要绕道,耽误了时间,我们移民种的蔬菜、水果卖不出去,你们移民局打算怎么办?”看着自己种的蔬菜、水果因为交通不方便,卖不出好价钱而烂在菜地里,水果山上,上梅镇、游家镇沿资江河道两边的移民派出了代表到县移民局局长孙正海的办公室进行约谈。
面对移民的约谈,孙正海迅速做出回应,立刻组织召开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河西沿江通过库区移民集中安置点公路建设问题,同时向县委县政府进行汇报,主动请缨承担河西公路建设任务。2014年年初,宽12米的河西公路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开工伊始,困难扑面而来。在游家镇杨坪村柯家山坟场,河西公路要从这里穿山而过,必须让山上的180多座当地群众的祖坟搬迁,阻力和压力接踵而来,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压力,移民局成立了河西公路指挥部靠前指挥,紧紧依靠当地族老、找出当地族谱,挨家挨户地上门走访,逐座逐座地勘测摸查,逐姓逐姓地进行补偿。通过加大对矛盾纠纷信息的预警排查,做到重心下移、力量下倾、工作下沉,有效化解矛盾纠纷300余起,加快了河西公路的建设步伐,目前,公路路基已经全部平整,游家大桥主体工程进展顺利,年前可以实现竣工通车。同时,移民局注重为沿线移民配套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分别新增组组通、户户通水泥路9个村、6个村,新增2万人实现了安全饮水。路通了,基础设施配套了,移民的生存条件更好了,发展的基础更加夯实了。
三江特困移民避险搬迁安置点
气派恢弘,整齐划一的安居房
盖起了库区移民安居乐业的房子
“如果不是特困搬迁,我永远不敢设想住这么好的房子,盖不起,也不敢想。”三江村村民何爱高如是说。在炉观镇三江村,每个移民家庭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俱全,每栋楼前都有绿化带,楼后都建有机耕道,楼下还有生资室,一条宽10.5米的大马路穿村而过,安装有太阳能路灯的小广场成为了村民休闲的好去处。
像三江村这样的场景,在新化县移民库区还有60多处,成为了库区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自2012年新化县被列为全国特困移民解困避险试点县以来,县移民局克服对象确定难、资金筹集难、土地调整难、矛盾协调难、稳定维护难等多重困难,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统一标准、统一配套”的“五统一”模式,主动对接“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风景区建设”,截止去年底,已投入资金6.8亿多元,建成房屋面积近83万平方米,完成了5740户2.32万人的避险解困安置任务。今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始以后,移民局党员干部更是把特困移民避险搬迁工作摆上了头号工程的位置,局长孙正海亲自带头,先后5次深入到特困移民避险搬迁安置点,现场走访解决实际问题。全局党员干部全员参与,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到一线走访调查,到一线倾听意见,到一线化解纠纷,到一线把关质量,在第一个季度便完成了全年安置任务的40%,创造了特困移民避险解困搬迁工作的新化速度,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广大搬迁移民的好评,正如炉观镇石新村村支书卿定清所说:“正是因为有了移民局的鼎力支持,有了移民干部的辛勤付出,我们的移民安置房建设质量是最好的,移民群众是最满意的,从此,我们移民真正有了一个安居乐业的新家。”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移民局党员干部以“走访移民点,联系移民贫困户和移民带头户,服务移民创业发展、服务移民小康建设、服务库区和谐稳定,为库区发展帮扶资金、帮扶项目、帮扶技术、帮扶信息”为主线,进一步密切了和广大移民群众的关系,拉近和移民群众的距离,打消移民群众的顾虑和隔阂,为推进库区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编辑/姜友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