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区移民生活过的怎么样,幸福不幸福?移民后扶政策落实的怎么样,有没有到户到人?产业开发战略实施的怎么样,移民满意不满意?库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怎么样,移民生产生活方不方便?移民干部群众路线走的怎么样,有没有实效?面对这些问题,新化县移民局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扎实开展“一访两联三服务四帮扶”活动,走实群众路线“最后一公里”,向人民群众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在走访和服务库区移民的工作中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足迹。
光义村杨梅示范基地
挂满枝头的杨梅
激活了库区移民脱贫致富的脑子
“我这个杨梅基地能够建起来,完全是靠移民局的帮扶,以前,我自己搞,没技术、没政策,走了很多弯路,造成了很多损失,关键是信心没了,后来是移民局为我立了项,对我们进行技术培训,我们这个基地的发展才走上正规。”桑梓镇西江湾村村民曾喜红激动地说。
新化是湖南省最大的库区移民县,境内有柘溪、车田江、半山、梅花洞等四座大中型水库,涉及水库农村移民231047人,移民的人均可耕地只有0.26亩,人平收入不足3000元,库区移民脱贫致富的难度十分巨大。针对这种现实情况,移民局上下一班人开动脑筋,摸索对策,探索总结出了一条“科技兴库、智力移民”的新路子。全局所有副科以上干部在党的群众路线“一访两联三服务四帮扶”活动中都必须挂点联系三个移民贫困户和两个移民带头户,通过对移民带头户帮扶资金、帮扶项目、帮扶技术、帮扶信息,让移民带头户大力发展产业,带动周边移民增收致富。对移民困难户直接予以经济帮扶,移民局每名党员干部都直接联系一个移民特困户,每户每年帮扶资金200-400元。同时,不断加大对移民返乡创业、外出就业的技能培训,今年,预计完成对3410人次的移民培训。通过培训,移民创业的热情高了,就业的路子广了,脱贫的渠道宽了,生活的质量高了。
找准了库区移民产业开发的点子
“大水坪、光义、接龙、向荣等村组成的移民片区荒山林地很多,水资源丰富,又临近高速公路,经果林种植有利于荒山林地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
“西子岭的日照条件好,露水多,适合茶叶种植,移民局应该进一步加大对茶叶种植的扶持力度。”
“我们要求把移民后扶资金集中起来,用于村里的公益事业、产业开发,我们可以在里面入股分红。”
“......”。
在上梅镇接龙村的村级活动场所会议室里,一场由村支两委、移民代表、党员代表、移民干部参加的移民脱贫致富诸葛亮会议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这样的会议以前移民局每年都会召开一至两次,但今年的方式有了很大转变,以前是在全县邀请二三十个代表到移民局办公大楼的会议室召开,今年,移民局结合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会议的方式改成了由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把移民局所有干部分成9个小组,每个小组到一个移民片区组织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范围扩大了,会议的主题更接地气,听取的意见更加真实有用。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及时对各小组开会征求到意见进行归纳汇总,概括成4大类82条意见,并把这些意见中有用部分写进了全局2014年的工作报告,确定了坚定不移走产业发展的道路,大力发展杨梅、网箱养鱼、有机茶园、牲猪养殖、无公害蔬菜等产业,加快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步伐,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拉升农产品产业链条的工作思路。特别在今年全县杨梅大丰收,造成销售困难,果农反响强烈的情况下,移民局适时联合其他相关部门,举办了新化首届杨梅节,积极为移民销售杨梅出思路、出点子,有效的保障了移民的收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