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储备年轻干部应趁早
——看《党的十九大报告》有感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诚然,储备和发展年轻干部是一个优秀政党的必经之路,更应趁早发现、及早磨练。
“物以稀为贵”,人才赤字在各行各业都有出现,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局面,很多是不“对号入座”,明明是舞蹈家胚子,却学了钢琴演奏;明明是运动健将,却玩起了书画国粹。还有一部分是后天培养太唏嘘。
仲永年仅5岁时就因天赋异禀而惊为天人,这颗金子发光的不算晚,可惜仲永父亲目光太过短浅,“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最终“泯然众人矣”。像仲永这样天资聪颖的人,本是不可多得的璞玉,却不雕终没能成器。所以发现的早还不行还得早磨练,多锻炼。
年轻干部作为党的事业接班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必须心为民所想,行为民所盼,一个缺乏基层经验、对基层情况不熟的干部,群众自然不愿沟通,下放到基层,让年轻干部和群众“零”距离接触,就成了培养和锻炼干部的“常态”。
早在50年代中,就开始有大批文学青年下乡锻炼,虽说知青下乡存在一定的弊端,但也锻炼了不少能人。总书记习近平就是当年下过乡的人,曾在一篇自述中,习总书记告诉大家,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他锻炼很大,一是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二是培养了自信心。这些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习总书记都是受益匪浅的。
反过来一样的道理,年轻干部应“趁早吃苦”,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吃苦耐劳几乎是所有成功人士的必备属性,吃苦是积累,攒知识、涨阅历,是为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年轻干部要成长,干大事,更要“吃得苦中苦”,在苦干中百炼,在苦干中厚积薄发。网络上说“在最能吃苦的年纪,遇见最努力的自己方不后悔”很是扣人心弦。(编辑/姜友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