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娄底新闻 > 社会新闻

12年未放弃终团聚 流浪老人邀请工作人员呷寿酒

2021-05-11 15:42 娄底新闻网 吴亮 邱海红

下载新娄底APP

一 分享 一
一 评论 一

03

(踏上回家的路,四川奶奶笑得很开心)

02

(老人家属握着工作人员的手,说着感谢的话)

1_副本

(喜庆时刻,大家合影留念)

娄底新闻网讯(记者 吴亮 邱海红)“四川奶奶,回家咯!”2021年4月28日早上8点,流浪老人康四川在娄底市公安局、市救助管理站、市福利院工作人员的护送下,踏上了回家的旅程。

此时,在200多公里之外的衡阳,一大家子人早已候着。为了这一天,他们盼了12年、4300多天了!

时间追溯到2009年12月17日。当天,娄底市巡特警支队民警将衣衫褴褛、神志不清的康四川护送到市救助站。救助站为其做了身体检查,经诊断,老人患有智力残疾,疑似精神分裂,且外地口音浓重,无法有效提供个人信息。工作人员立即联系公安部门为其采集DNA进行比对,通过媒体反复推送寻亲公告,但始终没有任何消息。

于是,无依无靠的康四川便被安置在了市救助站。2014年,救助站将其送往市康复医院寄养,并为她办理了娄星区户籍,取名“救康四川”。

12

(救助站工作人员探望老人)

时间一晃过去12年。

12年里,救助站从未放弃过为康四川寻找家人,月月到医院探询,关心其生活、身体状况,询问身份信息。

2021年3月25日,娄底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传来喜讯。“我们从人脸识别入手,将康四川的人脸头像录入数据库进行对比,初步比中了衡阳市蒸湘区云母山镇陈某训(化名)。”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兼刑科所所长宁锋说。

3月27日,经过多方对接,康四川家属来到娄底市救助站“认亲”。

“娘走失的时候是夏天,我才29岁。”其子谭华央回忆,母亲患有精神疾病,走失后家人都很着急,用尽一切办法寻找,却一无所获。“这么多年,我们一直没有放弃找娘,真不敢想她在外头咋过的。”谭华央痛苦地说。

工作人员听后唏嘘不已,带着姐弟俩来到市康复医院。

07

(第一次认亲现场,谭华央姐弟哭成了泪人)

焦急的等待中,一位老人在医务人员的搀扶下蹒跚走出。老人神情木讷、满头白发,与记忆中的模样出入很大,但姐弟俩还是一眼就认出她来,紧紧抱着母亲,放声痛哭:“娘啊,这么多年你去哪里啊,我们找了你好久……”多年的牵挂,终于在这一刻释放。

康四川目光呆滞,任由两人抱着,一言不发。许久,她认出了女儿谭华美:“你,你是华美?”女儿连忙点头:“是我啊,娘,是我。”老人哭了:“华美啊,我的崽啊……”多年的思念,在这一刻找到出口。

救助站工作人员告诉姐弟俩,完成DNA鉴定、户籍注销等一系列手续后,便会第一时间送老人回家。

闻言,谭华央再次落泪:“今年我娘满70岁,没想到我还有福气给她亲自祝寿,真的太感谢你们了。”

08

谭华央姐弟紧紧握着母亲的手,一左一右搀扶目前走进家门

4月28日上午11点,护送康四川回家的车稳稳停在了谭华央家门口。车刚一停稳,鞭炮声便响了起来,早早等候在路边的亲友蜂拥而至。

“娘,回家了!”谭华央姐弟紧紧握着母亲的手,搀扶着老人走进了家门。

也许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老人一进家门,神志便清明了许多,她对着常去看望她的救助站工作人员竖起了大拇指:“你是这个。”当听到家人邀请工作人员在她70大寿那日前来吃寿酒时,她附和道:“一起呷一起呷。”

“奶奶,恭喜您找到家人,祝您身体健康。”瞧着一家团圆的热闹场面,娄底市公安局、市救助管理站、市福利院工作人员也喜不自禁,为老人送上祝福以及物资。

康四川的团圆并不是个例。近年来,娄底市救助管理站扎实开展“让爱回家 共享团员”行动,依靠“互联网+寻亲”精准发力,成功打通救助管理机构和社会寻亲力量的屏障。截至2020年底,已成功帮助18名长期滞留达10年以上的救助人员返乡,寻亲成功率保持在98%以上。

“我站将寻亲工作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从群众‘急难愁盼’处着手,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公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和DNA数据库比对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开展寻亲服务。同时,开通运营‘互联网+寻亲’平台,在全社会形成救助合力,全面畅通‘游子’回家路。”市救助管理站站长刘雄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