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召开全市防汛救灾新闻通气会
(娄底市防汛救灾新闻通气会)
(新闻通气会现场)
(新闻通气会现场)
娄底新闻网讯(见习记者 邓涛)7月6日,娄底召开全市防汛抗灾工作新闻通气会,通报今年6月22日以来全市汛情及防汛抗灾情况。会议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袁华荣主持,市防指副指挥长、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新文通报有关情况。市城管局、市卫计委、市国土局、市民政局、市农委、市交通局、市经信委、国网娄底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出席并作工作情况通报。湖南日报、红网、娄底电视台、娄底日报、娄底新闻网等省市媒体参加。
6月22日开始至7月2日,娄底市经历了今年入汛以来第4次强降雨过程。全市大范围、长时间、高强度、高频次遭受了大暴雨和特大暴雨袭击,造成境内涟水、湄水、东石山、高登河、西阳河、油溪、白溪、球溪、中连溪等35条主要中小河流水位急剧上涨,资水在境内两次洪水叠加形成特大洪峰,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损失。截至7月5日,强降雨造成全市6个县市区共87个乡镇办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18万亩,受灾人口89.4万人,转移人口16.37万人,倒塌房屋3531间,初步估计直接经济损失35.97亿元,其中水利设施、电力通讯、交通道路、农作物及蔬菜、商业服务等受灾严重。
此轮强降雨总量之多、范围之广、强度之大、历时之长,洪峰水位之高均为历史罕见,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降雨超历史极值。此次降雨过程累计降雨量普遍达到300~500mm,22站次超过500mm,最大为涟源安平站达924mm,其次为涟源桥头河站903毫米,超出历史1998年、1954年;整个降雨过程历时达11天,历史罕见。二是水位超历史记载。涟水娄底站出现历史最高洪峰104.87米,超警戒水位4.37米,资水冷水江站出现最高洪峰水位178.36米,超警戒水位4.86米,资江新化站出现最高洪峰水位173.35米,超警戒水位5.35米,距保证水位0.15米。三是水库防洪效应彰显。至7月1日,娄底756座水库累计拦蓄洪水8500万方,其中车田江、白马、大江口、周头等大中型水库拦蓄洪水作用明显,为减轻下游洪灾损失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防汛抗灾期间,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荐国,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懿文多次召开会议调度部署防汛抗灾工作,并前往娄星区、娄底经开区、新化县、冷水江市等受灾严重地区指导抗灾工作,市委副书记何文君多次组织召开调度会,赴新化县城西防洪,副市长梁立坚坐镇市防指指挥调度,各级党政领导靠前指挥,强化调度,把防汛抗灾工作作为压倒当前一切工作的首要任务,有序、有力、有效地开展防汛抗灾工作。全市上下主要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会商,提前预警响应。市防指先后14次召开防汛紧急会商会,及时发出紧急通知132份,向各县市区发出气象、水文预警信息500度条;启动防汛应急响应4次,各县市区先后启动防汛应急响应,并根据汛情变化提升响应等级。
二是加强调度,全力转移救援。全市紧急出动公安、武警、消防与民兵预备役人员2510人,紧急抢险人员36457人,紧急调派工作组和督察组600多个,投入抢险舟船1830舟次,紧急调用冲锋舟43艘,投入运输设备887班次,投入机械设备543台,共紧急转移群众16.37万人,解救受洪水围困群众4740人,紧急处置大船300多只,紧急应对重大险情4次。
三是加强保障,开展救灾补损。在抓好防汛的同时,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开展救灾补损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围绕实现“五个确保”要求,动员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全力抗灾,保障灾区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治疗。全力开展中心城区垃圾污泥清运,及时恢复水、电、气、通讯和交通;组织对饮用水源、垃圾堆、群众居住点和安置点等灾后现场全面防疫消毒;加强对受灾严重地区群众的引导;加强对偷抢、阻碍防汛抢险、恶意散布谣言等行为的打击力度。
下阶段,娄底市将按照省委书记杜家毫、省长许达哲在全省防汛救灾调度会上的重要指示精神,继续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提高政治站位,为全省防汛救灾一盘棋做出“娄底贡献”;把群众生命财产放在第一位,落实“五个确保”标准;保持警觉,严防山体崩塌、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次生灾害;继续做好水库、堤防的巡查防守;全力做好查灾、核灾、救灾和物资供应保障工作,积极开展通讯、电力、交通、水利等水毁工程修复,确保取得防损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
责任编辑:梁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