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碑
翰林伍毓崧写了《天马山》诗
伍毓崧,新化籍清代翰林。他曾经写了一首关于新化天马山的诗:“天马岂从西驻南,因何终日系江潭。霜蹄应得腾空去,逐电追风播美谈。”
这诗气势磅礴,格调高雅,可能是新化历史上最好的一首描写天马山的诗了。那么,诗中的“江潭”指哪里呢?
“在距离天马山不远处,有一个叫‘金潭’的地方(金潭车站位于湘黔铁路线新化站里,现在被撤)。”曾经担任过大队生产队队长的陈玉延老人对记者说。
在天马山上,记者看到许多的坟墓,有僧人的、道士的,还有凡人的。凡人的墓地边树立了“陈家祖坟山”的石碑,落款为清代年间。但是僧人的、道士的坟也不少,密密麻麻埋满了天马寺边的草坪。他们的墓碑和“陈家祖坟山”的石碑同为一样的石质,但从字迹磨损的程度上看,历史更悠久。
为什么天马山历史上有“九井十八庵”,寺庙香火为什么这样通行,有这么多僧人和道士在这里工作呢?他们的生活来源在哪里?为什么僧道一家,同驻一座山呢?当时梅山人们的生存状态和民间宗教信仰是怎样的呢?
“在山下有一家大型水泥厂,村民最担心的是怕水泥厂挖去了天马山,那么天马山就不存在了。’”陈姓的师傅对自己寺院的未来表示一丝担心。
天马山风景优美,历史文化深厚,这就是梅山文化的魅力之处,还有许多的谜团希望我们去解答。(编辑/姜友富)
责任编辑:梁雄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