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娄底新闻 娄底时政

娄底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娄底市2018年全市及市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2019年全市及市级财政预算草案审查结果的报告

2019-01-10 22:41 娄底新闻网 谢业中

娄底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

关于娄底市2018年全市及市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2019年全市及市级财政预算草案审查结果的报告

(2019年1月10日娄底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主席团第五次会议通过)

娄底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  谢业中

娄底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查了市财政局局长陈国光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提交的《关于2018年全市及市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2019年全市及市级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和2019年市级财政预算草案。财政经济委员会在会前初审的基础上,结合大会期间代表们提出的意见,对预算报告和预算草案作了进一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市人民政府向本次大会报告的201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全市财政收入总计3404311万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3005万元;财政支出总计3404311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30005万元。市级收入总计753197万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1043万元;支出总计753197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53442万元。完成市级政府性基金收入103145万元,完成政府性基金支出103145万元。根据上述收支完成情况及现行财政体制结算办法,全市及市本级可以实现收支平衡。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18年,市人民政府及其财政部门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努力克服政策性减收等因素,攻坚克难,履职尽责,高质量完成了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目标任务,财政收入量质同升,重点支出保障有力,债务增量有效控制,财政改革稳中有进,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成绩来之不易。与此同时,财政管理和预算执行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财政持续增收压力增大、支出刚性需求不断增加,收支矛盾加剧;专项资金使用分散、管理不够规范、绩效不够明显;投资评审、政府采购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压力逐年增大,债务风险存在隐患等等。对此,亟需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举措和办法,努力加以解决。

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019年预算草案,全市财政收入预算2846992万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31921万元;财政支出预算2846992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18607万元。市级收入预算582752万元(未含上年结余收入),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7812万元;支出预算582752万元(不含上年结余安排的支出),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35449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129080万元,相应安排支出12908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1200万元,安排支出840万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360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104842万元,上年结余86129万元,安排支出106909万元。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19年预算草案指导思想明确,贯彻了中央、省、市有关精神,符合预算法规定。收入预算综合考虑了经济形势变化、税收政策调整和财税体制改革预期等因素,体现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支出安排符合国家政策要求、重大战略实施和娄底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突出了“保基本、保重点、保运转、保民生”的客观需要。预算报告指导思想明确,工作措施具体,体现了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基本思路。预算草案收支平衡,总体上是可行的。建议本次会议批准《关于2018年全市及市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2019年全市及市级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2019年市级财政预算草案。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娄底、实现财政高质量发展非常重要的一年。做好今年各项财政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全年预算任务和财政健康有序运行,意义重大。财政经济委员会赞同预算报告中提出的各项工作措施,同时,根据代表们的审查意见,提出如下建议:

1、依法规范收入征管,着力培植壮大财源。要严格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全面清理规范收费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完善综合治税平台,推进数据互联互通,逐步将税收信息纳入人大预算联网监督范围,实现涉税信息共享。要严厉打击虚开增值税发票等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税收征管秩序,清理规范中心城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避免同城恶性竞争。着力转变财政支持方式,2019年要对涉企专项资金进行实质性整合,采取贷款贴息、事后奖补、注资担保机构等模式,引导企业、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加大对优势产业链和创新创业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政策导向和杠杆作用,夯实财源基础。

2、全面加强绩效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围绕到2022年底市县层面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总体目标,加快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坚持预算编制环节突出绩效导向,预算执行环节加强绩效监控,决算环节全面开展绩效评价,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刚性约束。2019年要选取资金量大、社会关注度高的专项资金开展预算绩效评价,对低效无效资金,在预算调整时要削减或取消。要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环境治理、社会保障、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3、严格政府债务管理,切实防范财政风险。要严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27号文件精神和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严格控制政府性债务增长、切实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的具体要求,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坚定、可控、有序、适度”的原则稳妥处理政府债务风险。要合理控制政府投资规模,着力推动平台公司转型发展,剥离平台公司融资职能,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长。切实规范PPP项目管理,科学设计项目股本结构、收支预期、收益分配、政府支出责任、采购方式、融资成本、绩效管理、退出机制等,依法依程序控制PPP项目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要坚持多渠道、多路径化解存量债务,建立健全政府债务风险应急处置工作机制,确保债务风险总体可控、财政健康有序运行。

4、统筹推进财政改革,全面规范财政管理。围绕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统筹推进各项财政改革。要切实完善预算编制,做实预算编制基础工作,全面清理支出项目,科学核定支出标准,对需要调整的支出事项一律纳入2019年预算调整范围,从根本上解决预算资金只增不减和项目支出固化的问题。要紧盯投资评审、政府采购等监管薄弱环节和社会反响比较集中的问题,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流程,严格问责追责,从源头上防范资金流失。要加强财政信息化建设,探索建立大数据分析中心,强化数据分析成果运用,对重复申请专项支出的企业和部门预算支出增长异常的经费项目,实行动态跟踪监控。提前谋划编制综合财务报告和中长期财政规划,全面澄清政府资产家底和未来支出责任,确保财政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梁雄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