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娄底新闻 > 部门动态

千帆竞发势如虹——娄底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交出优秀答卷

2024-12-24 10:21 娄底新闻网 谭小斌 罗治勇 刘建军 赵延平

下载新娄底APP

一 分享 一
一 评论 一

1

湖南宏旺、涟钢1580、VAMA二期、涟钢冷轧硅钢一期等4个年产能超百亿元的产业项目竣工投产;

浙湘新材、湖南金磁、华安钢宝利、诺仕达科技、国圆新材料、业丰电子、众鑫铝业等一批产业项目建成运营;

桥头河机场、娄底医院、衡邵娄干旱走廊北部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材料谷”铁路专用线路网工程、北外环线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竣工投用或加快推进……

冬日暖阳下,湘中大地生机勃勃,随着一大批重点项目持续推进或竣工投产,犹如绵延不绝的滔滔江水,为娄底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积蓄了强大后劲。

“材料谷”建设日新月异

娄底拥有千万吨钢铁产能,有“十里钢城”之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将“材料谷”建设作为全市“一号工程”来抓,着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高新材料、高端制造装备优势,以高新材料升级高端制造,以高端制造产业引领高新材料产业。目前,全市“材料谷”规上企业达504家,今年1-10月实现营收1492.9亿元,占全部规上企业的82.6%。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渐成生态。娄底市钢铁企业产品加快向制造业用钢转型,已形成年产450万吨硅钢基板、300万吨硅钢、195万吨汽车板、110万吨汽车用高强钢产能,涟钢品种钢占比提升至67%;已建成全球领先的中高端汽车板基地,世界一流的液压油缸智能制造基地,亚洲规模最大的高强钢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硅钢基板、压路机、高强度紧固件生产基地。省主要领导对娄底市“材料谷”建设多次给予肯定鼓励。

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积厚成势。投资60亿元的娄底半导体显示新材料产业园一期已建成投产,投资120亿元的项目二期已完成前期工作;投资52.8亿元的爱派尔工业互联网+数字化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正全力推进首期拟投资40亿元的钛材料产业园建设,有望打造新的千亿级产业。

科技创新持续发力,成效明显。娄底市深入实施“创新平台和研发投入双倍增”计划,3年累计创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77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8家,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美程陶瓷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涟钢高锰钢LNG燃料罐填补国内空白,吊臂钢获得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66个产品实现进口替代;初源新材感光干膜解决“卡脖子”难题;VAMA本土化研发生产全球最高强度级别热成型钢。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为产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企业“智改数转”工作成效显著。娄底市以获批全国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为契机,深入开展“智赋万企”行动,加速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步伐。全市新推进企业上云6907家、上平台859家,进度排名全省第2;新打造智能制造企业86家、智能制造生产线(车间)125个、智能工位1235个,覆盖率排名全省第1;3家企业获评省级“数字新基建”标志性项目,1家企业入选省级“5G+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2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3个车间被认定为省级智能制造标杆车间,9家企业被评为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项目,4家企业获评省级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场景。

园区改革蹄疾步稳、提质增效。娄底市积极推动娄底经开区和万宝新区合二为一、有机融合,有序推进产业园区大部制改革、简政放权等工作。2023年度全市“五好”园区创建专项考评居全省第5位,娄底经开区晋级全省第2位;娄底高新区获批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联动区。全市园区亩均效益由2021年的10.99万元/亩提升至2023年的16.23万元/亩。

微信图片_20241111103527

各类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娄底市紧扣“项目为王”这个“牛鼻子”,全力开展“项目大谋划、谋划大项目”行动,有效夯实经济硬支撑、增强发展硬实力。六届市委以来,全市共谋划项目13936个、总投资5948亿元。

遵循“四全”路径拓来源。娄底市坚持全领域策划项目清单、全口径争取政策资源、全链条引进产业资源、全方位整合社会资源,认真做好“两个前期”“两个准备”工作。六届市委以来,全市共新开工重点项目319个,总投资1755.27亿元,完成投资1154.72亿元;完成民间投资项目1815个,总投资1995亿元,完成投资1087亿元。

围绕市场主体促提升。娄底市大力开展“四上”企业纾困扩能招商行动,由市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直接办理企业诉求事项,建立“四上”企业一企一专班,用好“营商环境直通车”制度,全力为企业解难题、优服务、强保障,推动842户本地企业在娄扩投500万元以上项目1023个、总投资829.98亿元;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资本招商活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带头外出招商19次、17次。市委换届以来,全市共签约亿元以上重大招商引资项目353个、总投资2385.4亿元;新增经营主体155472户,增长88.4%,其中新增企业主体51043户,增长160.8%;净增涉税主体24829户,增长27.8%。

做实要素保障强支撑。娄底市切实优化金融服务,目前已有银行、保险、证券等地方金融牌照17类,金融机构和组织123家;产业基金由2021年的2支增加到当前的5支,基金总规模由6.2亿元增加到27.8亿元;各项贷款增速连续3年排名全省第1,存贷比由2021年的64.08%上升为今年的70%;累计获批土地483宗17440亩,盘活闲置用地20761亩,闲置存量用地处置典型经验获自然资源部推介;完成企业高压新装467户,增容71.6万千伏安。

美丽娄底建设步伐加快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娄底市自觉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人民群众共享自然之美、山水之美、生活之美。

统筹抓好问题整改。上级环保督察反馈以及警示片披露的174个问题已完成整改127个,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交办的283件信访件已办结268件,环保部调研反馈的37个问题已完成整改35个,其余各类整改事项均达到序时进度。3年来,全市重点工业企业节能环保改造升级累计投入90余亿元,其中涟钢、冷钢分别投入45.4亿元、4.1亿元;冷水江锡矿山区域历史遗留的11.26万吨砷碱渣可于2028年底处理完毕。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20处国、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连续3年达到Ⅱ类标准以上,娄底中心城区和4个县市空气环境优良率连续3年达到89%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2%,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扎实推进“河长制”“林长制”。18个关闭煤矿涌水治理项目已完成12个。冷水江锑煤矿区生态治理入选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大力推进绿色转型。娄底市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培育壮大绿色产业。3年来,4家企业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六大高耗能行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2个百分点,生态治理100万千瓦光伏项目、三一风电均全容量并网发电,其中生态光伏项目每年可节约标煤超3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0万吨。

乡村振兴持续推进。娄底市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67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31亿斤以上;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2023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8312元,较2021年增长31.18%;统筹推进乡村“五大振兴”,做好“土特产”文章,成功打造水云峰黄桃、桥头河萝卜、永丰辣酱、青树坪淮山、新化红茶、新化黄精等一批国字号农林业品牌,娄星区成功入列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创建区,涟源市成功获批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新增2家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认真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积极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经验获农业农村部推介,“屋场会”“三屋同治”“琅塘星”等基层治理模式获评国家级乡村治理典型经验。

改革提升高质量水平

近年来,娄底市始终坚持改革与开放相统一,以改革的思路举措破壁垒、提质效,以开放的思维聚资源、促共赢,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改革创新氛围日渐浓厚。娄底市制定实施开拓创新抓落实“16条”、担当作为促跨越“20条”,抓实重点改革项目全过程管理,营造全面创新、全域创新、全员创新、全程创新、全速创新的良好氛围。同时注重交流互鉴,强化正向激励,市委换届以来共评选年度改革“典型案例”40项,成功策划打造了一批地方味道浓、改革成色足的娄底品牌、娄底名片。

微信图片_20241106153057

系统集成效应不断显现。娄底市成功争取、创新推进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等23项国家级改革试点、16项省级改革试点,部署实施341项改革任务;“两后生”教育管理服务、“区块链+”、涟源“两网融合”、双峰小农机破解种粮难题等57项改革经验获国家部委推介;油溪桥“积分制”、“材料谷”建设等经验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推介。

国资国企改革成效明显。娄底市全面实施“国有资本规模和净资产收益率双倍增”计划和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组建投营数据科技公司、铁投发展公司,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降本提质增效。截至今年11月,市国资委监管的8家企业资产总额667.8亿元,较2021年底增长52.6%;净资产206.7亿元,较2021年底增长41.6%;上交税费2.36亿元,较2021年增长94.5%。近3年,娄底市国有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均排全省市州前3位。

优化营商环境迭代升级。娄底市锚定打造中部地区“投资优选地”,在省内市州中率先成立营商办,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企业开办、施工许可、用水用电用气等18项政务服务全部实现“减材料、减程序、减时间、减费用”,“高效办成一件事”压减环节96个、办理时限平均节省34天;制定实施降成本19条措施,构建金融服务“三体系一平台”,创新建立政策、金融、人才、土地“四个超市”,并以此打造全省首个企业“一站式”服务平台,着力降低制度、创新、物流、要素“四个成本”。2023年,娄底市营商环境考核全省排名较2021年前进7个位次。

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娄底市积极组织参与中非经贸博览会、欧洽周等活动,3年引进外资1.56亿美元;开通湘粤非铁海联运、娄底-怀化-中老班列;成功举办两届“湘博会”和两届先进制造业材料博览会,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26个、总投资236.5亿元;精心服务外资企业,华安钢宝利三期从开工到投产用时仅9个月,打造了中外合作的样板工程。(娄底日报全媒体记者 谭小斌 罗治勇 通讯员 刘建军 赵延平)

一审:王星 二审:罗江 三审:刘辉煌

责任编辑:罗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