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群齐心协力为抗旱
干群齐心协力为抗旱
娄底新闻网娄星讯(特约记者 邱向明 通讯员 郭平)“我活了80岁,第一次看到清泉井干了,不过也是第一次看到你们把小碧河里的水抽上来了,你们是活龙王啊!”8月11日10时,当铺设1400米的排水管道将水抽到桃子坝时,80岁的村民彭爷爷,左手柱着拐杖,右手紧紧地握着娄星区抗旱队党支部书记李勇的手,激动地说。
娄星区小碧乡清泉村,村里因有一口巨大的井,一年四季清泉不断而得名。要是往年,它可以灌溉1000余亩田地,保证畜牧和1000余人的生活用水。近几年有人在清泉井边办起了2家桶装水厂和一家自来水厂,还是用不完这井里的水,可见其水利之丰富。今年天气异常干旱,清泉井却干了。
8月9日早上6时,娄星区抗旱队党支部书记李勇办公室。小碧乡水利站站长彭光宗带着4位村民火急火燎闯了进来:“书记,帮帮忙,干了,全干啦,500亩田啊……”他们满面焦虑,其中有一人带着哭腔。
“慢慢讲,具体一点!”李勇为他们递上茶。
原来清泉井干涸后,桃子坝也干了,井下游这条无名小溪也干了,山上500稻田朝不保夕。
“得去现场看看!”李勇当机立断,布置完当天的工作就拔脚出门。
来到清泉井,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一、把小碧河的水排上桃子坝,要人工丈量管道的长度;二、管道在无名溪里铺设,必须逢山过山,逢水过水,而溪谷里的杂草树木特别茂盛,为丈量管道的长度、架设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三、现在大旱,“火烧到屁股尖子上”了大家才来求援,抗旱队才20余位人,全区有这么多抗旱点要人,人手不够,1400米的管道和电排设备材料暂时也难以到位;四、电力可以保证吗?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责任编辑:梁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