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光宇顺电测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工人在专注工作。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彦兵 株洲报道
在湖南茶陵经开区,湖南省光宇顺电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宇顺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机器的律动与工人的专注交织成一幅冬日里的“热力图”。
11月27日,当“链”上湖南 “湘”创未来——网络传播赋能招商引资专项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这里时,看到的是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指尖翻飞,组装、检测、打包,一批批智能厨房秤正整装待发,即将远渡重洋,出现在一个个家庭的厨房里,成为他们管理健康膳食的“新帮手”。
这看似寻常的出海故事背后,是一家企业从深圳回迁、扎根乡土,并成长为全球电子秤行业一股不可忽视力量的非凡十年。

11月27日,媒体采风团走进湖南省光宇顺电测科技有限公司。
归雁筑巢:从深圳流水线到茶陵帮扶车间
时间回拨到2016年。怀揣着回报乡梓的情怀与实业兴邦的梦想,光宇顺电测科技从产业高度集聚的深圳,整体搬迁至革命老区株洲的茶陵县思聪街道办事处深塘村六组,成立湖南省光宇顺电测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董事长谭建光做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颇为大胆的决定。
“除了几名核心技术骨干,我们的员工几乎都来自周边村镇。”谭建光介绍,这份“乡土情结”落地生根,开出了意想不到的花朵。
公司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先进的制造技术,更直接吸纳了88名脱贫户就业,并在腰潞镇、枣市镇、虎踞镇等地开设了多个“就业帮扶车间”。
在这些车间里,就业门槛不高,工作时间灵活,“计件工资、多劳多得”的模式,让留守在家的村民,特别是妇女和部分中年劳动力,找到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一位熟练工每月能拿到3500至4000元的工资,还能享受公司提供的免费午餐。这巧妙地在“青壮劳力外出”与“留守群体增收难”之间找到了平衡点,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端上稳稳的“饭碗”。

员工正在校准电子秤。
“园中园”赋能:小秤盘“链”出大产业
如果说回乡初期是“单打独斗”,那么光宇顺公司如今的腾飞,则得益于茶陵县精心培育的产业生态——“园中园”模式。
走进茶陵经开区的智能电子秤产业园,光宇顺公司的4栋现代化厂房赫然矗立。注塑、芯片封装、SMT贴片、组装、包装印刷……生产环节环环相扣。令人惊叹的是,这条高效的产业链,很大程度上是在“邻里”间完成的。
“我们生产的集成电路、塑料外壳,隔壁企业就能直接‘消化’;流水线上需要的部分原材料,走几步路就能从园区伙伴那里采购到手。”企业相关负责人形象地描述。
这种“出门即配套”的便利,源于当地政府“一企建一园、一园带多企”的创新实践。光宇顺公司被确立为“链主”企业,政府围绕它进行精准招商,将株洲鸿图印刷包装、晶彩电子等上下游企业请进园区,形成了一个内部循环、降本增效的产业“小生态”。
“三年前,我们还只是深塘村的一个小作坊,如今在经开区拥有了4.3万平方米的家当。”回顾企业发展,谭建光感慨万千。从“乡村作坊”到“链主企业”,光宇顺公司的蜕变,是茶陵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战略最生动的注脚。

生产车间内,员工正在组装背光灯珠。
逆势飘红:中国“智造”香飘APEC厨房
在全球经济面临挑战的背景下,光宇顺公司的订单却在今年第三季度实现了令人瞩目的逆势增长,同比提升10%。生产厂长谭建祥的声音里透着忙碌与喜悦:“特别是来自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等地的订单非常旺盛,生产线必须满负荷运转才能确保按时交付。”
订单逆势增长的密码,藏在产品的“智慧”里。
“我们的厨房秤,早已不只是简单的称重工具。”谭建祥拿起一款最新产品介绍道,“它具备克、盎司、毫升一键切换、数据记忆、营养计算等多种功能,本质上是一个家庭的健康膳食管理中心。”正是这种对海外消费者需求的深度洞察和精准满足,让“茶陵智造”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口碑。今年,这已是公司发往APEC经济体的第50批订单。
如今,光宇顺公司已成为全球第六大电子秤研制企业,跨国经营指数接近70%,年产值预计突破5亿元。一只只小小的智能秤,承载着中国制造的创新与品质,走进了全球万千厨房。
一审:谭洲伟
二审:罗江
三审:刘辉煌
来源:红网
责任编辑:邓美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