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新闻 国内新闻

两个“直过民族”一步跨千年的密码

2020-09-27 16:52 红河日报 朱薇

1

位于红河州南部的金平县者米乡地棚村坐落在树林茂密的山坡上,顺着平整的水泥路蜿蜒而上,一排排二层小楼整齐排开,拉祜族群众普摸则坐在屋檐下编织竹筐,不时地抬头看看正在屋里玩耍的小孙子,她开心地告诉记者:“竹筐就要编好了,拿到镇上去卖,又有几十元的收入。”

2

群众用竹子编织竹凳竹框(张洪科 摄)

沿着硬化的道路进村,路面打扫得干干净净,房屋建设得有模有样,劳动用的工具整齐地码放在各家门口。村民家里窗明几净,沙发、电视机一应俱全。路边,几个年轻人正拿着手机拍摄他们刚从树上摘下的果子。若不是事先了解,很难将他们与从原始社会直接跨越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联想到一起。

3

拉祜族和哈尼族混居的二甫村新貌(张洪科 摄)

“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红河州一直把攻克“直过民族”地区贫困堡垒作为决战脱贫攻坚、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内容,坚持党建引领,在攻坚力量下沉、项目资金安排、社会帮扶等方面倾斜,真抓实干、真帮真扶,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群众满意的“直过民族”跨越之路。曾经与世隔绝、散居在高山密林的拉祜族、布朗族2个“直过民族”已经实现整族脱贫,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游居游耕的生活悄然退去

上世纪40年代前,红河州境内的布朗族群众散居于高山密林之中,东一家西一户,过着游居游耕的生活。1997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扶下,600多户布朗族群众整体搬迁至金平县金水河镇南科村,但是直到2007年,布朗族群众的生活都还很粗陋,不洗脸、不洗脚,也不梳头,由于缺少棉被,大家都习惯睡在火塘边。

4

布朗族群众过去的生活状况

5

金平县金水河镇南科村龙凤村新貌

距离南科村140多公里外的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委会拉祜寨村也是一个典型的“直过民族”深度贫困村,全村33户168人都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历史原因,村民基本沿袭着原始粗放的丛林生产生活方式,不种粮食、蔬菜,不养家禽,甚至很多人丧失了基本生产生活能力,过着与现代文明隔绝的“小部落”生活。

6

拉祜族群众过去的住所

7

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委会拉祜寨村新貌(常玉选 摄)

南科村、拉祜寨村一度成为红河州脱贫攻坚中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

面对这一状况,红河州在金平县、绿春县挑选精兵强将组成“战斗队”,横下一条心,誓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同时选调精干人员组建工作队,扎根村子,探索实践“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综合治理”守边固边综合扶贫工作模式,一步步帮助拉祜族、布朗族群众回到正常生活轨道,逐步实现自力更生。

8

驻村工作队准备去巡逻

以思想之变引领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