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图片频道 视频频道 房产频道 汽车频道 热点专题 民生地带 湘中人物 生活百科 分类信息 湘中社区 微娄底

首页 娄底新闻 梅山时评 正文

湘中娄底不能只有“青春”

字号: 2012-03-01 08:39 作者:曾敏 来源:娄底新闻网 我要评论(0)

前不久,娄底市委书记龚武生在一次调研时指出,对于娄底而言,文化发展,是实现转型、加速赶超的“绿色动力”;对于居住在这里的民众来说.文化繁荣,是塑造城市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幸福源泉”。仔细思考,龚书记的这个提法,不仅切中肯綮,而且令人耳目一新。

文化似乎看不见、摸不着,但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延续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国存立于世,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有着深厚、独特的中华文化底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多次历经外族大规模的侵略和占领,仍能幸存至今,同样是因为我们民族有着舍生取义、不惧牺牲、勇于奋斗、自强不息的中华文化传统。文化极端重要,对一个民族如是,对一个国家也如是。美国之所以在短短两百余年内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与其说是因其有着先进的科技和军事,不如说是因其有着先进的文化。

对一座城市而言,文化是血脉所系、魅力所在。没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作为底蕴,即使霓虹灯再亮、高楼大厦再多、广场再大,这座城市也必然是浅薄的。在当前我国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每个城市都越来越重视城市的竞争力,但很可惜的是大多数城市都陷入了同质化的竞争。其买,在“以文化定输赢”的城市竞争新时代,决定一座城市差异化的根本不在GDP,不在规模,不在区位,而在文化。具体地说,就在于这个城市的特色优势有没有得到彻底挖掘和放大,特色文化有没有得到精准定位和整合,城市精神有没有得到良好传承,主题文化有没有得到鲜明构建。如凤凰、丽江、大理、婺源等地,因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了让中外游客留连忘返的旅游目的地,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再放眼娄底。虽然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建设文化强市的工作力度,我市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由于历史原因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滞后,我市的文化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有四个表现:一是文化“硬件”远远滞后于“软件”。虽然我市广场文化、文艺精品、专业艺术等“软件”有了成绩和影响,但并不能弥补中心城区文化硬件设施的极度缺乏——市博物馆狭小,至今没有市级图书馆、艺术馆等文化场馆。同时,城区内缺乏传承历史与乡土文化的建筑与街区,虽然公园很多,建筑很漂亮。但有本地特色的文化要素极少。走遍娄底中心城区,最多的除了歌厅,就是洗脚城、茶楼饭店。新建的一些公共场所也缺乏文化味,用网友的话来说就是“文化广场缺文化,主题公园没主题”。二是文化工作的重要地位未能凸显。对于没有硬性考核指标的文化工作,大家喊得多,做得少,力度远远不够。文化部门依然是弱势部门,做什么事都左支右绌,碰到一点稍大的困难和问题就难以协调解决。一个文化中心喊了多少年,领导研究了不知多少次,就是建不起来。三是市民文化素养不高。社会风气浮躁,普通市民留连于打牌玩耍吃喝享乐,愿意静心看几本书的不多,麻将馆到处都是,书店却屈指可数。缺了文化的滋养,一些市民变得脾气暴躁,几句说不上,就骂娘、动手。一些市民则法制观念缺乏,责任感、大局观不强,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待人处事缺乏理性。四是城市形象定位不准。我们一直以“青春娄底”作为对外宣传的口号,“青春”也俨然成为了娄底的城市形象符号。如果说过去十年.以此为口号还是可以理解,因为当时娄底建市时间不长,急需以此来展示新形象、新进步。但如果到了今天还停留在这个认知水平上。只能说缺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让人引以为憾。“青春”固然能让人联想到“活力”。但未必不会使人联想到“浅薄”。何况,仅以“青春”一词概之,并非完全符合娄底实际。

据笔者所知,娄底虽然行政建制时间不长,但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厚重。新化是千年古县,涟源杨家滩、蓝田是千年古镇,双峰历史文化灿烂。被后世尊为“战神”的中华民族三大始祖之一、“丸黎之君”蚩尤,4千年前就诞生在湘中地区。此后,吮吸着远古文明的乳汁,应和着时代前进的足音。娄底大地诞生了一代又一代历史人杰、时代精英。其中,有被诸葛亮称为“社稷之器”的后蜀丞相蒋琬,有12岁就以诗名轰动京城的宋代“神童”贺德英,元代曲坛大师冯子振,明代大理寺卿邹廷望,清代“湘学复兴大师”邓显鹤。有被称为“湘军之母”的罗泽南,清代中兴重臣曾国藩,晚清著名外交家曾纪泽,有民主革命斗士陈天华、谭人凤,辛亥革命名将方鼎英、李燮和。有中共早期杰出领导人蔡和森、中国妇女运动领袖蔡畅,有抗日爱国将领宋希濂,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的陈正湘将军,有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成仿吾,与陶行知齐名的著名教育家罗辀重,有开国上将李聚奎,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有当代著名作家蒋牧良、谢冰莹,以“大气、土气、灵气”被誉为“齐白石第二”的花鸟画家王憨山……一个个响亮的名字闪烁在历史的星空.是420万娄底人民宝贵历史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有了这些财富,难道不足以支撑我们的“文化自信”吗?

湘中娄底绝不应该只有“青春”。试问,一个仅有“青春”的城市。文化置于何种位置?文化又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绿色动力”和“幸福源泉”作用?我们常说要将娄底建设成为“长株潭”后花园,但一个文化缺乏、特色不鲜明的城市,如何吸引长株潭的游客?所以,在文化建设成为时代主旋律的今天,明智的决策者绝不能仅仅满足于“青春”这张名片,还要大力挖掘和打造属于娄底的独特的文化亮点(其实,新化的“蚩尤故里,天下梅山”和双峰的“富厚双峰”,可资借鉴),为这张名片增添几抹厚重的底色,以引导湘中娄底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中证明自己。(编辑/姜友富)

(稿源:娄底晚报)

Tags:湘中娄底 青春娄底

责任编辑:梁雄军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支持

  • 高兴

  • 震惊

  • 愤怒

  • 无聊

  • 无奈

  • 谎言

  • 枪稿

  • 不解

  • 标题党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社区热点

微访谈 | 微直播 | 网络问政 | 娄底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