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图片频道 视频频道 房产频道 汽车频道 热点专题 民生地带 湘中人物 生活百科 分类信息 湘中社区 微娄底

首页 娄底新闻 梅山时评 正文

管不住的地沟油 为何走向了产业化

字号: 2011-09-14 16:20 作者:李妍 来源:红网 我要评论(0)

就在各种充斥化工制剂的食品横行酒楼餐桌之时,尽管有惊人之语称:国人一年吃掉300万吨地沟油,地沟油毒性百倍于砒霜,在让人骇然之余,“中地沟油”之类的自嘲笑谈,则让人学会了如何面对层出不穷的地沟油传闻处之泰然。俗语有云:常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除非你敢保证不下餐馆,否则你就断然躲不开地沟油的“无影脚”。因为越来越多被曝光的地沟油新闻渐渐向我们拉开了这样的黑幕:地沟油的生产已然不是我们惯常想象中地下小作坊支起一口小油锅的小打小闹,转而已经成为了批量生产、大赚黑心钱的企业乃至产业行为。

近日,公安部统一指挥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历时4个月,成功破获一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2名,同时扣押食用地沟油100余吨。据交代,购买的地沟油主要销往粮油市场。由此,地沟油流向餐桌传闻得到证实。(9月13日中广网)

如果细细分析这篇新闻背后的主角,就会发现一条可怕的地下产业链正在我们眼前铺陈:从地沟油的采购、化工粗炼、生产加工、仓储运输、订单处理,到进入粮油市场批发、零售,整个产业链分工明确,组织严密,尽管不少环节是跨省操作,但却效率颇高。更让人骇然的是,直接参与地沟油生产加工的,竟然是一家正规的生物能源企业,这才是地沟油利益链条最让人惊悚之处:倘若说我们过往对地沟油的认知只是出自小作坊,小打小闹尚无太大食品安全之虞,而一旦这些地下产业链呈现高度的企业化运营,大量地沟油甚至进入粮油市场流入寻常百姓家,那么在这场甄别真假食用油的化学知识竞赛中,谁又能成为幸免者?

地沟油流向餐桌的传闻,因为这一高度产业化运营的案件得到证实,这理应成为当下食品安全的标本事件,为各级食品监管执法部门提供一种监管、打击食品安全事故的新思路。面对高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我们常说的一种观点是:在如今的陌生人社会中,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一些商业规则已然形成了一种高效率的互害体系,我吃你辣椒中的苏丹红,你孩子喝我添加了三聚氰胺的奶粉,最后大家又到他家的餐馆去消费地沟油。就是在这类脱离了规则制度约束的人性之恶中,人们从相互伤害中赚取着所谓的暴利,却最终陷于一种负经济体系中不能自拔。

这已经不是重建人性良善文化所能解决的问题了。“权力必须关进笼子”,否则无法驯服,同样,人性之恶也必须关进笼子,用持之以恒的制度问责与执行去管制人性的劣质,让想犯错的人不敢犯错,才能最终在法治框架下形成一种避免互害的良善文化。从此意义来说,此次公安部破获的这起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件,当是作为制度执行的笼子关住人性劣质的开始,但要将这种执行坚持下去,最终管控住食品安全事件的泛滥,尚需一种覆盖整个食品生产产业链的制度监管环环相扣、贯穿始终。

以地沟油为例,之所以“油老鼠”始终禁而不绝,甚至如今还出现正规企业参与其中,呈现高度产业化的趋势,就在于地沟油的暴利。此前曾有数据佐证,市场上食用油的价格是1吨6000块,而地沟油的成本大概也就300块钱,提炼出来的地沟油可以卖到1吨3000块,而这次案件中的地沟油甚至卖到了5000块,这种暴利怎能不让不法商人趋之若鹜?这样的利益又怎能不让这类地下生产呈现高度产业化?

要治理这类暴利的地沟油产业链,监管执法就不仅在于监测问责,更需对地沟油产业链进行疏导。此前日本就曾有过成功转化地沟油的案例:在收购潲水第一环政府就提高收购价格,收购价高于黑心商人,在地沟油起点就管控住流向,同时对负责加工的生物燃料工厂加强监管,最终使地沟油真正转向为生物燃料所用原材料。遵循此思路,要让地沟油之类的问题食品不再回流到我们的胃里,就不仅在于持之以恒的监管执法问责,更需要通过疏导,把一条互害的产业链转化成有益的产业链,这才是我们面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当务之急。(姜友富/编辑)

Tags:地沟油 地沟油产业链 苏丹红

责任编辑:梁雄军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支持

  • 高兴

  • 震惊

  • 愤怒

  • 无聊

  • 无奈

  • 谎言

  • 枪稿

  • 不解

  • 标题党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社区热点

微访谈 | 微直播 | 网络问政 | 娄底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