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娄底新闻 > 梅山时评

湘中时评丨娄底底气:从绝地反击到城市蝶变

2025-10-05 19:04 娄底新闻网 阳刚

下载新娄底APP

一 分享 一
一 评论 一

最后一分钟绝杀,正成为娄底这座城市发展的隐喻。

昨晚,湘超第四轮娄底客场对战湘潭,两队上演了一场足以载入足球史册的精彩对决,娄底队在最后伤停补时“读秒”阶段完成压哨绝杀,以2比1拿下湘潭队。这不是运气,也不是偶然,而是娄底人刻在骨子里硬刚到底的血性,在终场前最后一刻得以爆发,用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证明了娄底硬钢到底的城市精神;用一场逆转,完美诠释了这支文明之军、钢铁之军从赛场绝地反击到城市蝶变的娄底底气。

气定神闲:血性底色上的文明刻度

湘超赛场的娄底队留下了双重印记:既以“读秒绝杀”书写不屈斗志,更以“吃牌最少、无恶意犯规”的纪录诠释体育精神。这种“气定神闲”的特质,恰是娄底精神最珍贵的当代注脚。在湘潭队上半场就率先破门的情况下,直至比赛的第74分钟,主场湘潭球迷甚至已经开始庆祝,仿佛胜利已是囊中之物。娄底队的球员们仍然积极拼抢,争分夺秒,终于在第75分钟,抓住了机会,29号龙博角球抢点破门,将比分扳平。然而奇迹并未止步——在补时的最后一分钟,同样是龙博,在角球开出后,第一时间的精准预判,以一记刁钻的头球轰穿球门,将球送入网窝。2:1!梅开二度!逆转!绝杀!那一刻,娄底人的呐喊声撕裂了湘潭的夜空。

纵观昨晚整场比赛,最动人的不仅是最后的绝杀,而且是在逆境中每一个球员依然坚持战术的执行,在体力透支时依然完成每一次回防,在希望渺茫时依然相信奇迹可能发生。这种精神,正是娄底这座城市的生动写照。这一刻,球场不再是简单的竞技场,这支球队的征程,恰如娄底这座城市发展转型的的缩影——地处湘中,没有先天优势,却始终不甘平庸。

气象万千:钢铁硬核中的柔性智慧

娄底的工业发展之路,从“十里钢城”到“材料谷”,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娄底的转型之路何尝不是一场足球比赛?有过迷茫,有过挫折,但始终保持着进击的姿态。因为这座城市的基因里,镌刻着“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湖湘精神,更融入了“气象万千”的时代气质。我们在转型中从未放弃寻找新的突破口,就像场上的球员,面对困境,他们选择的不是抱怨,而是更努力的奔跑、更顽强的防守、更默契的配合。

娄底以“三钢三电一钛”的硬核产业筑牢根基,更以改革创新的柔性举措破解发展难题。在赛场上,娄底队面对强队采用“钢卷式”防守,遇弱旅则以灵动进攻打破僵局,展现战术韧性。这种“因势而变”的智慧,在城市发展中同样闪耀。面对融资难题,娄底创新推出企业一站式服务平台,整合“娄底营商码”等资源,将“多头分散”的涉企服务转为“一站集成”;针对技术瓶颈,组建“材料谷”科创中心,推动基础研究。硬钢不是一条道走到黑的执拗,而是如钢铁锻打般,在千锤百炼中兼具硬度与韧性,既要有突破“卡脖子”难题的刚毅,也要有优化营商环境的柔性。

气壮山河:个体锋芒后的集群力量

开赛以来,我们相继遭遇长沙、常德等强队,成绩一度垫底。首战失利,我们可以归咎于运气;再尝败绩,质疑的声音开始弥漫。然而,在这最考验信念的时刻,球员没有在训练场上垂头丧气,而是加练到夜幕深沉;球迷没有背过身去,反而用更响亮的口号筑起第十二人的城墙。从两连败,到如今豪取两连胜,积分榜从第12位跃升至第6位。这种在逆境中的相互支撑,远比一帆风顺时的狂欢更为珍贵。它让我们明白,真正的强大,不是在顺境中高歌猛进,而是在明知前路艰险时,依然选择相信,选择坚持。

娄底队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源自一场全民参与的足球实验。今年7月,娄底市“材料谷杯”足球对抗赛燃情开赛,球员来自各行各业——工人、司机、教师、学生,他们白天工作学习,晚上训练,周末参赛,这种模式打破了职业体育的精英壁垒,让足球回归大众。正如市委书记曾超群在足球工作专题会议上所言:“要探索足球改革,凝炼城市精神,做好‘足球+’文章,为娄底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终场哨响,胜利属于这支不屈的球队,也属于这座不屈的城市。足球场上的逆转胜,映照着城市发展中的攻坚克难。这不仅仅是一场球的胜利,更是一种精神的宣告:娄底,这座曾经以钢铁闻名的城市,无论面对什么样的逆境,只要终场哨声未响,就要战斗到最后一刻。(娄底日报全媒体记者  阳刚)

一审:谭洲伟 

二审:王星

三审:刘辉煌

责任编辑:梁陈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