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再次成为热议话题之一。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神经末梢",县级融媒体中心不仅是传播体系的“最后端口”,更是乡村振兴的"文化引擎"。
当前,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既蕴藏着无限可能,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这是发展的好时机,若是能抓住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机遇,生产更优质的内容,拓展更全面的服务,就能在助力社会经济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但如何利用好网络平台将新闻“做优”,将服务“做实”,也是摆在眼前的难题。当下,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普遍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的问题。一些地方投入巨资建设融媒体中心,却忽视了内容生产和传播效果的提升。有关数据显示,超过60%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存在内容同质化、传播力不足的问题。这种"有平台无内容"的困境,严重制约了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
浙江省安吉县融媒体中心的成功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通过打造"新闻+政务+服务"的运营模式,安吉融媒体中心不仅实现了传播力的提升,更成为当地群众获取服务的重要平台。其"乡村新闻官"制度,让基层声音得到有效传播,真正实现了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的突破。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县级融媒体中心应当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支撑。通过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打造特色内容产品,在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的同时,提升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近期,娄底市冷水江融媒体中心打造的“二十四节气”、“尘世微光”、“湖南好人重读雷锋日记”等专题栏目,通过打卡本土旅游资源和挖掘普通人物背后故事,宣传本土人文自然景观,传播城市向上向善的核心价值观,有效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本土文化“IP”,挖掘和传播乡村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开发"乡村达人秀"等互动节目,鼓励农民参与内容创作,展现新时代农民风采;开发县级融媒体APP,整合新闻资讯、政务办理、生活服务等功能,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培养融媒体专业人才,都应是当下提升融媒体运营能力的有效途径。
展望未来,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仍需秉持"内容为王、技术赋能、服务为本"的发展理念。只有真正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县级融媒体中心在文化体制改革和乡村振兴中才能发挥更大作用,实现长远发展,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的文化动力。(朱华美)
一审:王星 二审:罗江 三审:刘辉煌
责任编辑:梁陈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