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新娄底APP
“谷”足干劲 “新”益求新
——从娄底材料谷建设看中国式现代化的湖南实践
△图为启动仪式现场
12月27日,中央网信办《新征程,新样范——中国式现代化在湖南的实践》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在娄底举办。笔者有幸跟随采访团队参加了活动启动仪式、考察观摩了娄底经开区中阳生态电力科技谷、湘江博育馆(电力博物馆)、初源新材、三一智能生态城、VAMA、涟钢、宏旺等规上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零距离领略了娄底“材料谷”建设的发展风采,从“点”及“面”感受到了湖南践行“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波澜壮阔、气象万千。一个个前所未见的“新”场景,鼓舞人心,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大写湖南华章的无比信心和万丈豪情。
△图为观摩三一集团液压油缸智能生态工业城
用改革创“新”激发“新”动能
此次活动,无论是在启动仪式上还是在观摩现场,无处不体现出一个“新”字。政策新、技术新、产品新、理念新、成效新……一个个前所未有的新变化不断刷新我们的想象,点亮我们的视线。透过“材料谷”建设的新变化,可以深切感受到娄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创“新”激发发展“新”动能的强劲脉动和可喜成效。今年前三季度,娄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61.98亿元,同比增长5.5%,居全省第2位。45个省重点项目、223个市重点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居全省第2位。
要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只有不断的改革创“新”,才能充分激发社会的创新活力。娄底正是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加快政府职能转型,以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显著提升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
△图为湖南初源新材料生产车间
为加强“材料谷”建设的顶层设计,娄底出台了地方性法规《娄底市促进先进材料产业发展若干规定》,为进一步培育壮大生物医药、先进储能材料、半导体显示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钛材料深加工等新兴产业提供了政策支撑。同时争取湖南省政府出台了《支持娄底市先进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从省级层面对娄底“材料谷”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当前“材料谷”建设已成为吸引投资的“强磁场”,形成了300万吨硅钢产能、450万吨硅钢基板产能,签约引进电机、电力变压器、家电等“三电”项目75个,聚集精品钢材及薄板深加工产业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08家、跻身全省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
为深化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改革创新,娄底市2024年相继出台《娄底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和《娄底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合理定价评审法》等文件,突出目标引领,进一步优化制度规则设计、规范交易流程,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全流程、全领域、全要素监管,不断健全公共资源交易信用评价体系,项目交易过程全流程公开透明,人为干预、权力寻租现象显著下降。
正是这些政务创新举措和扎实行动,成功推动了娄底营商环境的全面优化与升级,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当前材料谷已汇聚了498家规上企业,40多家“500强”企业相继入驻,已建成两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四个省级产业集群。
△图为观摩链钢硅钢检测与研发中心
以科技创“新”促进“新”发展
创新能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创新始终是解决“卡脖子”问题、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在链钢硅钢检测与研发中心,整整一面墙的专利证书,深深的震撼了笔者,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钢材产品、钢材制品,竟然有那么多创新技术应用和持续创新开发。而当笔者了解到华菱涟钢的产品远销欧美和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三峡工程、港珠澳大桥、武广高铁、川藏铁路雅鲁藏布江特大桥、白鹤滩水电站等100多个国内外瞩目的“超级工程”均指定使用“双菱”精品钢材时,由衷地感叹唯有科技创新才能赢得未来。
△图为观摩华菱安赛乐米塔尔汽车板有限公司
近年来,娄底积极融入湖南省“4+4科创工程”建设,持续实施创新平台与研发投入“双倍增”行动,建立以先进材料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挂牌成立娄底平板显示技术和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涟钢硅钢检测与研发中心,娄底市“三电”产业联合创新研究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持续推进“材料谷”科创中心建设,湖南宏旺与华菱涟钢4等家单位共建联合实验室、项目组。目前,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增至177个,国家级平台达到16个,成功纳入国家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涟钢66个产品实现进口替代,“起重机吊臂钢替代进口开发及系列化”获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VAMA本土化研发全球最高强度级别热成型钢;初源新材研发的感光干膜解决了“卡脖子”难题;美程陶瓷获评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爱派尔下线娄底首台数控五轴加工中心;华安钢宝利在全球率先采用全新激光消融和拼焊集成技术的生产线项目投入运营;三泰新材全球首创铝镁复合材料,研发的特有层状金属复合特种钢材,全面取代高端五金进口材料……一项项核心技术的突破,有力印证了娄底为提升发展核心竞争力,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在优势领域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显著成就。
笔者了解到,为夯实科技创新的基石,娄底出台《中部地区“材料谷”人才链建设实施办法》,推出人才新政“36条”等一系列创新举措,为“材料谷”建设汇聚“人才”力量,全市累计引进“高精尖缺”人才4000余人。正是人才培养引进体系的加持,为娄底重塑发展模式,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进程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能力支撑,交出了应人瞩目的发展新答卷。
△图为宏旺硅钢生产车间
以服务创“新”营造“新”环境
服务促进发展。创新做好服务,就是为发展铺路,就是成就未来。只有积极创新优化政务服务,以政府服务更有为才能推动市场更有效。为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娄底在全省市州率先成立营商办。整合政策、金融、土地、人才“四大”超市,营商环境直通车和社会化服务等新质服务资源,打造全省首个企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惠企政策一键智配、融资一站办理、人才供需精准匹配、问题诉求一次解决。
为有效降低企业制度、要素、创新、物流“四个成本”,娄底出台了《娄底市降低四个成本的若干措施(试行)》,积极争取湖南省发改委下发了全省唯一下调天然气的通知。全市水电气价格持续下降,公铁水空立体交通网络和多式联运体系正加快形成,微电网、煤层气、氢能等能源保供项目有序推进。统筹推进乾源产业园区微电网、冷水江经开区源网荷储一体化、娄星产业园区新能源枢纽服务中心等微电网项目建设,截至11月,全市共计备案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148个,总装机28.37万千瓦。
△图为采访团合影
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行柔性执法的实施意见》,制定柔性执法“三张清单”,发布免予处罚事项334项、从轻处罚事项205项、减轻处罚事项126项。除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等特殊情形外,所有涉企执法检查全部通过“娄底营商码”在线备案、赋码入企,实现检查单位和被检企业的双向透明、双向约束,从源头上杜绝了想进就进、频繁打扰、多头重复检查、不规范不文明执法等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生产情况的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开展的两重”“两新”送解优专项行动中,娄底以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为契机,突出送政策“全覆盖”、解难题“走上门”、优服务“全方位”,以“两重”“两新”相关政策落实,推动钢铁、建材、机械等产业升级换代、向高附加值转变。娄底获得国家审核通过的第一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项目43个、贷款需求达46亿元,项目个数排名全省第一。申报第二批技术改造再贷款项目111个,贷款总需求达95亿元。华菱涟钢、爱派尔、湖南利钢等19个项目获得工业领域超长期特别国债重点项目支持,数量和金额均排名全省第一。涟钢冷轧硅钢产品项目获2024年重大装备技术攻关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1.98亿元,为该领域单体项目支持力度全国之最。
践行是最忠实的回答,行动是最生动的讲述。近年来,娄底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聚力中部地区材料谷建设,以改革激发动能、以科技促进发展、以服务优化环境,用工作实效为娄底高质量发展谋新篇、育新机、开新局,为娄底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一审:王星 二审:罗江 三审:刘辉煌
责任编辑:谭洲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