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娄底新闻 > 梅山时评

【芙蓉国评论】用好“三力”,让民法典更好守护百姓生活

2024-06-03 16:53 娄底新闻网 刘岩

下载新娄底APP

一 分享 一
一 评论 一

今年5月是第四个“民法典宣传月”。作为一部稳固社会基础、稳定市场预期、促进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法典的触角延伸至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与各行各业的繁荣发展紧密相连。正因如此,保持定力、增强魅力、形成合力,宣传好、实施好民法典,让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融入群众生活的点点滴滴,才能为群众的美好生活筑牢法治根基。

要保持定力,坚持久久为功,推动普法宣传常态化。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包含7编加附则、84章、1260款条文、超10万字内容,大到生老病死,小到衣食住行,不可不谓是一部“鸿篇巨著”。显而易见,民法典的宣传普及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诚然,经过4年的宣传,民法典正日益深入人心,特别是在妇女的权益保护方面,越来越多的家庭主妇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未来,还需保持宣传普及的定力,建立常态化的宣传机制,积极推动民法典进农村、进机关、进企业、进网络、进家庭,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化解矛盾用法的思维。

要增强魅力,注重守正创新,推动普法宣传高效化。既为法律,就难免会有一些枯燥晦涩的知识。为此,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增强普法宣传的“吸引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普法知识需求。在内容传播上,要坚持忠于原文,将民法典一章一节、一字一句领学到位、讲解到位,防止群众出现断章取义、一知半解、迷惑不解的情况;要加强“以案释法”,通过典型案例的讲解,将原本不易接受、难以消化的法律知识演绎得浅显易懂、活泼生动。在传播方式上,要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普法方式,通过线下的普法授课、普法宣传栏,线上的官方普法账号、电视栏目、短视频等多种媒介,不断提高民法典知识的可及性,让民法典真正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要形成合力,强化协同配合,推动普法宣传长效化。宣传、实施民法典是一项惠民工程,也是一项全民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司法机关需坚持公平正义,不断提高办案质量和司法公信力,贯彻落实好民法典的内容,让每一位公民、每一个民事法律主体尊重法律、敬畏规则。各部门单位需将普法宣传与主责主业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普法学习宣传的丰富性、生动性,让民法典“飞入寻常百姓家”。广大群众既要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也要用法律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如此,才能真正把法律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让法治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律是维系社会秩序的最后底线,是维系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我们要行动起来,推动普法宣传常态化、长效化、高效化,在全社会营造学习宣传实施民法典的浓厚氛围,让民法典走进千家万户,更好守护我们的美好生活。(刘岩)

责任编辑:谭洲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