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娄底新闻 > 梅山时评

【芙蓉国评论】反“电诈” 打击为要 预防为先

2022-06-13 15:42 娄底新闻网 廖永华

下载新娄底APP

一 分享 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法分子借助手机、网络等通信工具和现代网银技术实施的非接触式电信诈骗犯罪持续高发。一条短信可以骗走几万、几十万元,一个电话可以将银行卡上的钱全部卷走,甚至将毕生积蓄骗光。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新型违法犯罪,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财产安全。

电诈犯罪能够对不特定人群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较之传统犯罪,犯罪成本低、迷惑性强、传播速度快,已经发展成一条紧密关联、相互协作的黑灰色“产业链”,令人防不胜防。不仅要提升意识、认识,也要提高技术手段,通过大数据找出用户受骗的痕迹,挖掘出犯罪分子的蛛丝马迹,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打击反击,压缩犯罪分子的生存空间。

反“电诈”,应坚持“打击为要,预防为先”,加强社会共治、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技术反制、强化预警劝阻、强化宣传教育,建立健全群防群治的反诈骗机制。既要保持“攻”的力度,又要提升“防”的效果,让电诈无处遁形,让电诈套路落空。

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治理问题。随着不法分子诈骗技术的不断“进化”,犯罪手段更加隐蔽卑劣,形成了专业化、多元化、精细化,跨地域、跨国界的团伙作案,打击难度越来越大。只有不断促进金融、电信、互联网等相关行业齐抓共管,强化行业监管源头治理,建立行业风险监测机制、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信用惩戒制度,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与防范治理深度融合,全力构筑反诈“防火墙”,才能最大限度地挤压犯罪空间,让电信网络诈骗无处生根。

4月24日,娄底全面启动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以实际行动打击养老诈骗犯罪,集中力量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养老领域涉诈问题,整治规范养老领域经营行为,以案说法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广大群众特别是老年人法治意识和识骗防骗能力,进一步形成养老诈骗“人人喊打”的社会氛围,以实打实的工作成效回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维护社会秩序稳定、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预防为先。电信网络诈骗是可防性犯罪,事后打击不如事先防范,快破案不如不发案,多追赃不如不受骗。面对层出不穷的犯罪手法,只有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思路和方法,才能有效应对,切实增强打击工作质效,确保战果最大化。2021年5月5日,湖南省印发实施《湖南省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开展精准预警劝阻工作指引(试行)》,切实提升了各级精准预警劝阻能力,全面压降了电信网络诈骗的发案率。湖南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反电诈中心,上线了反电诈专线96110,利用各种媒介平台全方位无死角进行宣传,强化预警劝阻,打防结合,深化“无诈”社区、村组、乡镇、街道、县市创建活动,积极构建群防群治全民反诈防骗的新格局,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案件发生,确保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天下无诈,是人民群众心之向往,也是党和政府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标。我们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治理思路与方法,引导广大群众擦亮眼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财富观,着力营造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的良好风气,努力从源头上铲除滋生违法犯罪的土壤,全面筑牢技术反诈防护网,有效识骗防骗,形成“不敢骗、不能骗、骗不了”的良好态势,重拳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让电诈无处遁形,切切实实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廖永华)

责任编辑:谭洲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