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新娄底APP
200多项国家专利、60余项国际发明专利,32项省部级以上荣誉,60余篇科技论文,13部科技、诗词、长篇小说和文学理论专著……数字虽枯燥,却彰显出他工作33年来奔波祖国大地,用智慧和汗水结出的累累硕果。
他,就是娄底走出的全国劳动模范、“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矿山与铁路工程技术专家张馨。
图为张馨(右三)在隧道内检查安全生产质量
攀登“科技高峰”,带队创造12项全国新纪录
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张馨,来自新化县荣华乡一个偏僻山村。读书不多的父亲鼓励他和弟妹们“只有读书才能走出大山看外面的世界”。在“耕读传家”的熏陶下,他走出大山求学,考入河南理工大学并获得硕士学位。1991年到中煤第一建设集团公司工作,从事矿业工程施工和深竖井爆破研究;2008年调入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从事隧道施工。从技术员干到集团公司副总工兼科技处长,大型高铁项目党委书记兼总工、指挥长,现任工程管理中心副主任。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常年躬身于重点工程建设一线的张馨,善于获取“带泥土”的“第一手资料”,采集“冒热气”的施工实例,在一生的技术创新与理论升华中彰显初心与使命。
在中煤第一建设集团公司,张馨敢为人先,善于实践,逐渐成长为技术骨干。1998年至2007年,他一直担任项目经理,先后主持施工了河北邢东矿副井、山东朝阳矿主副井、义桥矿主副井、安徽丁集矿副井、江苏李堂矿主副井等地下隧道建设,先后提出了周边爆破和深孔爆破新方法,解决了原来超挖严重浪费混凝土材料问题,突破了技术规程中的施工工艺,推动了深立井开凿的技术进步和行业的发展,创造了全国建井新纪录12项,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3项工程荣获全国煤炭行业工程质量“太阳杯”奖。他因此被评为全国优秀项目经理及全国劳模。
图为郑万高铁苏家岩隧道掌子面智能三臂台车打眼
2016年底,位于湖北襄阳境内的郑万高铁开工。2019年5月,张馨接过郑万高铁6标项目经理的“指挥棒”。线内黄家沟隧道为炭质砂质页岩,围岩破碎,遇水软化,手搓成泥。经过2个月的勘探试验,他创新采用上台阶中管棚+小导管、中下台阶小导管超前注浆加固,拱架采用6米和9米长的深锁脚,并采用上下“U型钢筋”双面焊接牢固,初支背后使用硫铝酸盐微膨胀快硬水泥加固注浆,形成“三台阶”施工,解决了隧道2年多未曾解决的塌方返工、进度严重滞后、经济亏损巨大等难题。黄家沟隧道提前6个月实现安全贯通。
勇闯“工程禁区”,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
图为田桓铁路姜家堡子特大桥
弯弯曲曲的大雅河,把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的地理经纬割裂得险峻无比,冰川时代的地壳运动,形成大前石岭几千万立方米的“块石岩堆”和岩堆内的“万年冰层”,被人称为“工程禁区”。
承担田桓铁路项目施工的中铁十八局集团团队要做的是让隧道穿越禁区。这是一道世界性隧道施工难题,没有系统理论的支持,又无可借鉴的施工经验。攻克这道难题的正是以张馨领头的“劳模创新工作室”。
“劳模”和“工作室”一经结合,产生了“1+N”的集群效应,诞生了一个个“金点子”。汇聚国内专家们提出的意见、建议,张馨带领工作室的能工巧匠经过现场施工反复试验,最终确认了采用循环水融化岩堆内冰冻层+施做U形膨胀注浆液止浆帷幕+双液浆注浆加固岩堆、洞内全断面注浆和岩堆坡脚堆载反压为主体的岩堆加固和稳定措施,开挖时采用大管棚套打自进式超前小导管预加固措施进洞方式。
“组合拳”一用,“庖丁解牛”似地把隧道穿越岩堆体这个世界性难题一一破解,田桓铁路指挥部全线6次信用评价均是第一,张馨于2015年荣获“全国工程建设优秀项目经理”。
作为工作室带头人,张馨采取“人才+项目”模式,通过“传帮带”“成立劳模突击队”“传经验巧解疑”等方式,根据不同岗位加大项目青年管理骨干和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将施工生产、人才培训和科技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开展多途径的产学研合作和多样化的施工生产、科技研发,创新力、创造力不断迸发。工作室累计获260多项国内外发明专利,先后被评为天津市“十大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和中国铁建首批“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
图为张馨(右二)在指导隧道施工
不忘“诗与远方”,科技、文学和艺术“三不误”
作为全国铁路系统的隧道专家,张馨先后主持修建了湘桂、田桓和郑万高铁,参与沈丹、土库二线、襄渝二线等国家重点铁路工程建设,足迹遍布20多个省市区。身居施工一线,他把“别人喝咖啡、打牌搓麻、进歌厅的时间”用来读书和钻研技术的张馨,做到了科技、文学和艺术并举。
近年来,他主持的课题《复杂环境下隧道钻爆法施工新技术与安全评价》《铁路隧道低扰动数字化爆破技术创新与应用》《寒区巨型块石岩堆隧道生态型安全施工关键技术与应用》,分别获得2023年度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爆破行业协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和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出版的《深立井快速施工成套新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高铁四电接口工程施工关键技术》等7部科技专著受到业内行家高度认可。
千里姻缘“书信”牵。张馨与远在内蒙古赤峰的妻子李贵耘老师相识相知相爱,两地生活鸿雁传书成就了《树蛇》《拳拳之恋》等百万字文学作品;他钟情于诗,出版了《南诗北韵》《青山风骨》等诗词集,收录2000多首诗词;他还喜欢文学理论研究,出版了《竹枝词创作技法》,归纳、总结和提炼了72技法,填补了国内空白;他笺注了由儿子张湘平翻译的七言律诗全译本《勃朗宁夫人十四行诗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并以汉译七律形式出版,世界爱情十四行诗“双璧”呈现于读者面前;他研习柳体赵体,出版了《张馨临写赵孟頫〈仇鄂碑铭卷〉》。
身处津门,情系桑梓。张馨不忘家乡的养育之恩,先后为家乡学校、公路建设和困难群众捐款12.8万元。自筹12万余元,帮助小说家、诗人、新化三中教师邹息云和沅江市诗词家、因工致残卧床的冷阳春解决生活困难,帮助他们出版长篇小说和诗词集。
在同事眼中,张馨是个每月只要1000元就能生活的人。他对家人更是“约法四章”:不准家人干扰项目,不准找同事做事,不准收下属单位的钱物,不准有偿给他同事或下属单位办事。一个翻盖老手机,他用了四五年舍不得丢。有同事看不顺眼,送他一个新手机,他立即给人退回。干着十几个亿的铁路工程项目,他却要算着从沈阳市到桓仁满族自治县那几百块钱的过路费,回天津开会经常乘长途大巴后转高铁。
“如麻事务紧缠身,挤尽韶华每一分。偏是诗神蹲脑底,每于深夜发长吟。”见缝插针从事科技研究、文学创作和书法研习的张馨,穿行于祖国东西南北,把论文写在了祖国大地上,为国家能源和交通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实现了“愿携云水三千里,家国殷殷洒沃霖”壮志,赢得了各级领导、专家和群众的好评。(黄心仪 黄首记)
一审:王星 二审:罗江 三审:刘辉煌
责任编辑:刘芬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