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娄底新闻 > 社会新闻

“如今的好社会真难寻啊!”——记新化县坐石乡海池村108岁老人曹苏英

2021-12-07 17:07 娄底新闻网 贺朝新 黎润英 谢伦初 谢茂生

下载新娄底APP

一 分享 一
一 评论 一

新化县坐石乡海池村(由原海池村与干山村合并而成)童公庙组,有一位慈祥善良的百岁老人,名叫曹苏英,今年108岁。她是革命烈士曹培光的姐姐,也是新化县目前年龄最大的老人。12月4日,应坐石乡老科协、老年协会邀请,记者前往实地采访,了解老人不寻常的往事和人生经历。

姐弟情深,支持弟弟曹培光参加革命

据介绍,农历1914年8月1日,曹苏英出生在坐石乡洞头山村双石桥(地名)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有三姐妹和弟弟曹培光,她是家里的大女儿,从小受尽苦难。当时,她的父母亲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她从5岁开始被迫缠足,走路做事很不方便,而且没有上过学,在家学做针线活,她学会了绣花、织布等手工艺。1925年,弟弟曹培光出生后,曹苏英负责照看弟弟,带他一起玩耍,朝夕相处,十分亲密。

曹培光从小聪颖好学,小学毕业后考入国师附中,毕业后因家境困难而失学,成为一名小学教师。1948年,他以此为掩护,在姐姐曹苏英等人的支持下,从事地下革命活动。他和邹中条、彭本武、刘宗开、杨定等人,先后组建湘中人民自救会和新化地方兵团突击大队,策划组织“河东暴动”。为购置武器,他将自家喂养的一头壮猪卖掉,从一康姓伪连长手里为游击队买到一把手枪。1949年3月,“河东暴动”失败后,曹培光等人秘密出走宁乡,在黄材镇找到湖南人民解放总队姜亚勋部,安排在连队做政治宣传工作。同年6月,他奉命带领刘宗开、彭本武等7人前往隆回县黄金井,与国民党收编的游杂武装伍定国部展开谈判,促使该部在9月20日宣布起义。

1949年10月,新化解放后,曹培光担任永清乡乡长,领导征粮支前、清匪反霸等工作。当时,以邬乐之、金德怀为首的国民党残匪在永清乡活动猖獗,经常向新生的人民政权发起突袭。1949年12月31日,彭本武随二区中队奉命前往冷水江参加独立十五团组织的整训学习,正好路过永清乡宿营。他和曹培光闲聊时,突然接到土匪头子金德怀在相思村一寺院聚会的情报,区中队当即决定迅速出击,派出两个排的兵力,分两路围剿。曹培光自告奋勇,走在队伍前面引路。当队伍走到相思村半边街时,与提前散会的金德怀等土匪相遇。在黑暗中,金德怀连开数枪,曹培光猝不及防,身中八弹不幸遇难,时年24岁;区中队长李守臣和队员李一平倒在血泊中。正当金德怀换弹夹时,区中队高大的二班长赵飞一个箭步冲上去,将金德怀抱住摔倒在地,通讯员小毛将金德怀击毙,还俘虏多名土匪。曹苏英和家人得知弟弟牺牲后,伤心不已,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将弟弟的遗体运回老家,安葬在洞头山上。后来,曹培光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含辛茹苦,抚育五个儿子成家立业

1936年初,时年22岁的曹苏英经人介绍,由父母做主,嫁给了原干山村勤劳朴实的谢本会。他们俩先结婚后恋爱,夫妻感情与日俱增,先后生下8个儿女,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加上当时医疗卫生条件很差,其中有3个不幸夭折,留下5个儿子。由于家庭人口多,经济负担很重,尽管谢本会、曹苏英夫妇在旧社会勤劳肯干,但田土少,经常吃不饱、穿不暖。在大集体时代,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先后参加修干山水库、洞头山水库,搞集体生产,但家庭收入微薄,经常入不敷出,无钱送5个儿子读书,他们大多没有读完小学,就不得不弃学回家务农,或外出另谋生计。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幸好这5个孩子都争气,自强自立,没有给父母丟脸,家庭情况逐渐好转。

1975年,谢本会由于长期劳累,积劳成疾,不幸去世,这给曹苏英的人生带来沉重的打击,家里失去了顶梁柱,但她还是坚强地挺过来了。虽然她不能从事重农活,也不能挑担挑水,但种菜、做家务等样样在行,有时她应邀给邻里乡亲绣枕套、绣门帘、绣被子或看牛,换得对方的帮助。在她的精心抚育下,5个儿子除老三尚未成家外,其他4个均已成家立业。如今五代同堂,内外子孙发达,其后代加在一起超过70人。长子谢元林83岁、次子谢元孝80岁、三子谢元忠78岁、四子谢元四74岁、五子谢元团65岁,都还健在,身体状况良好。曹苏英与老三住在一块,日常生活起居由他负责照顾,其他四兄弟都住在附近,逢年过节,大家相聚在一起,其乐融融。

心地善良,饮食清淡,是她的长寿之道

曹苏英老人心地善良,身体素质良好,一生只生过两次病,都是她自己用民间土办法治好的。她最大的特点是讲究卫生,生活用具和生活物资搞得干干净净,从不吃腐烂变质东西,也从不暴饮暴食,即使肉类鱼类,也不多吃,每餐保持八分饱,但用餐均匀,主食杂食搭配合理,喜欢吃新鲜蔬菜,饮食清淡,生活节俭,从不铺张浪费。94岁的邻居谢元资用16个字评价曹苏英的人生:“贤惠善良、勤劳俭朴、正直刚毅、性格乐观。”这也许就是她的长寿秘诀。

微信图片_20211206155745

(图为曹苏英老人和大儿媳、三儿子坐在一起接受记者采访)

曹苏英常对家人说,人活世上,要管住嘴巴,不乱说、不乱吃;还要迈开腿,多走路,多劳动。93岁时,她还拄着拐杖,常到附近山上的兴云禅林寺活动筋骨,放松心情。103岁时,她还能穿针引线,缝补衣服、钉扣子。107岁时,她还帮三儿子摘花生,做家务,打扫室内卫生。尽管耳朵有点背,视力下降,但老人的记忆力特好,很多往事都记得,与她交谈时,要靠在她耳边说才行。记者采访她时,由她的大儿媳给她当“翻译”,不时谈笑风生。当记者问她现在生活好吗?她高兴地说:“如今的好世界(新化方言,指社会)真难寻啊!政府关心老百姓,每月给我发钱(指百岁老人每月生活保健费400元),我很感谢党和政府!”(记者 贺朝新 通讯员 黎润英 谢伦初 谢茂生)

责任编辑:廖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