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增力:深藏功名 不负铮铮誓言
记者 李莜 通讯员 李倩 苏维
革命年代,他英勇善战、舍生忘死,立下赫赫战功;建设时期,他深藏功名,主动投身基层,积极建功立业;耄耋之年,他不计个人得失,活得朴实而纯粹……他就是娄底市中心医院首任院长姚增力,曾经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先后荣获战斗功臣、解放大西南纪念章、解放勋章、朝鲜独立勋章等荣誉。
1929年,姚增力出生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1946年4月,他在哈尔滨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被编入东北民主联军(后东北野战军第47军),后参加清剿匪首座山雕等战斗。因表现突出,姚增力1947年10月光荣入党。
东北解放后,姚增力随部队南下。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时任卫生连长的姚增力不幸感染恶性疟疾,高烧不退,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部队安排两名俘虏抬着他下山,由于山高路陡,又逢大雨,道路泥泞,俘虏脚下一滑,姚增力连人带单架从山上跌落下来,幸亏有大树挡住,才没有掉进悬崖,但他身上多处摔伤,断了3根肋骨。
1951年2月,47军奉命赴朝参战。入朝作战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掌握了战场制空权。入朝后,姚增力所在部队担负的第一项任务就是修建军用机场,他们白天修机场,晚上就睡在临时挖的窑洞里。有一天天刚亮,部队正在生火做饭,姚增力和战友们从防空洞出来,把随身背包、武装带和手枪挂在一棵松树上,正准备方便时,敌人突然发起空袭,“嗖”的一声,一发炮弹不偏不倚将这棵松树拦腰斩断,姚增力被震昏在地,跌入洞中,幸好那棵青松的阻挡,让他保住了性命,只受了点轻伤。
入朝作战后期,部队奉命驻扎到开城市板门店附近的一条江边,阻止敌人过江,保卫和谈顺利进行。有一次,在敌我双方争夺战略要地时,敌人突然发动攻击,激战过程中,姚增力不幸被敌人的机抢扫中,子弹从左侧臀部直接击穿盆骨而出。由于伤员太多,他又无法走路过江转移到后方救治,只能就地医治。当时条件有限,缺医少药,不能消毒,姚增力只能用盐水清洗伤口,再将纱布敷在伤口上。后来伤口感染烂了两个洞,直到现在,还能在他的盆骨处看到两个被子弹打穿的“黑洞”。
姚增力一辈子淡泊名利,从未提及过去的战功,也从不向组织提任何困难和要求。他常说:"当年和我一起参加战斗的许多同志都牺牲了,他们为党和人民作出的贡献比我大,我是在替他们享福,我没想到还能过上今天这样的好日子,已经非常满足了,没有任何资格向组织提任何要求。"
1980年,姚增力被任命为刚成立不久的娄底地区人民医院(现娄底市中心医院)院长。他带领干部职工白手起家、苦干实干,为医院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多次被地委、行署评为先进工作者。1984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娄底卫生健康事业迎来了大踏步发展的新机遇。姚增力认为,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时代,需要更有干劲、更有才能的人来领航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于是,他找到地区领导,主动请求让贤,退居二线,直至1991年离休。
【记者手记】致敬姚增力,正是因为有了像他这样一大批共产党人的舍生忘死,才有了新中国的诞生;也正是因为有了像他这样一大批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共产党人,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能不断前进,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姚增力的事迹平凡却伟大,姚增力的事迹可亲、可敬、可学。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我们要向老英雄学习,将他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到工作和品行中去,在本职岗位上恪尽职守,奋进新时代、筑梦新征程。
责任编辑:梁雄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