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娄底新闻 > 社会新闻

黎喜梅:坚持,成就梦想

2021-09-23 08:44 娄底新闻网 康承贵

下载新娄底APP

一 分享 一
一 评论 一

白露这天,黎喜梅起了一个大早,准备去吉庆镇厚皮岭收购辣椒。她驾车从新化县城来到厚皮岭脚下,然后盘山而上,半个小时就到了菜农汪金干家。秋阳下,汪金干摊在水泥坪里的1000公斤辣椒晒得通红。

“今年我种了4亩辣椒,大约可产鲜辣椒0.6万公斤,按市场价12元∕公斤计算,产值有7万多元。”一见面,53岁的汪金干便滔滔不绝地向黎喜梅介绍起自己的产品。黎喜梅一边听着介绍,一边弯腰从坪里抓几个辣椒看看晒干了没有。

从大山里走出来,在繁华都市打拼人生,然后又回到山里,着手打造乡村土特产品牌“黎阿姨”“黎阿妮”,为父老乡亲的农产品开拓销路。4年光阴,付了青春,富了乡亲。

乐观面对苦难

90后的黎喜梅(曾用名黎菲菲)是一个苦命孩子,本姓陈,益阳市安化县人。因家里姐妹弟弟多,她出生没多久就被送到了新化县坐石乡一户姓黎的贫苦人家里,由一位年过花甲的奶奶抚养。从此,她便与奶奶相依为命。看牛砍柴扯猪草,洗衣扫地煮饭菜,一路成长一路艰辛。

在黎喜梅的记忆中,奶奶非常慈爱。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上学了,奶奶问她想不想读书,她说想读。于是在奶奶的支持下,她得到2公里外的杨洪岩读小学,每天早晨奶奶送她到村口,傍晚再到村口接她回家。

生活上,奶奶节衣缩食,却尽心尽力关心黎喜梅。每当开学时,奶奶总要给她换上新衣服去学校报名;每当晚上饿了时,奶奶就会在柴火灶里煨红薯、鸡蛋给她吃……

成长路上,奶奶经常教她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农家孩子,在家里要勤快做事,在学校要发狠读书,对人要有礼貌,有爱心。每到春秋季节,奶奶还带着她去山上摘茶叶、捡花生,让她认识农作物。奶奶没读多少书,但生活阅历却十分丰富,在老人家的言传身教下,黎喜梅逐渐认识了生活的本质,懂得了生活的艰辛,学会了如何笑对苦难。

为了缓解生活压力,更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15岁那年,黎喜梅就勇敢而自信地走出了坐石乡的大山,只身前往繁华的沿海城市深圳打拼,后来又辗转到北京、长沙等地。20岁时,她开始踏上经商之路,在长沙做起了食品批发生意。

华丽转身创业

一路拼搏一路歌。黎喜梅以破冰的勇气,敢闯的锐气,蓬勃的朝气,华丽转身又进山里,追求生活的底色——返农、爱农、兴农。

2018年,她积累了一定的财富,没有继续选择留在大城市做着已经风生水起的批发生意,没有继续选择享受大城市现代化的高档生活,而是义无反顾地回到新化县坐石乡的大山里,开始了艰难的创业旅程。

创业之初,找帮手,选地址,拿项目,跑工商,去税务,建基地……规划蓝图,各种手续,她都亲力亲为。此后,团队人员的工作安排,联系农户,协商种养,收购农产品,联系并接待客户,打包邮寄或送货上门,面对各种具体而繁杂的工作,她不但不曾退缩,而且乐此不疲,用一双锐利的眼,搜集山里的旮旮旯旯,把农产品拉进城里,经过加工后发送到各个需要的客户。

创业途中,黎喜梅遇到些许打击。合作伙伴看到利益微薄、前路渺茫,突然撤资离去,把一个偌大的基地抛给她独自支撑。她没有伤心。

投资几十万元的孔雀基地,2020年突遇疫情被相关部门要求处置,上百只孔雀找不到买家,只能一边宰杀一边加工,亏得血本无归。她有过短暂的伤心。

一而再再而三地遭遇打击,常人至少需要一段时间来自我消化。可黎喜梅一笑而过,第二天,又独自驾着车跑乡下去了。因为她知道,乡亲们的农产品才是她真正的梦,任何力量都阻止不了她对梦想的追求!

深情以对产品

对农民以热情,对农产品以深情,是黎喜梅铸入灵魂的理念。她在坐石乡杨洪岩村流转50亩山地作为基地,专门请人养缅甸猪、养鸡。她在新化县城开了一家“黎阿姨绿色餐饮食材配送店(+基地)”。缅甸香猪和鸡在基地宰杀后,当天就把肉运到县城的店里或出售或加工。

以前由于交通不便,乡亲的农产品只能用肩膀挑着、步行2个多小时赶到镇上集市变卖,现在黎喜梅在每个村落设置收购点,乡亲在家门口就能把农产品销售出去变成钱。她根据时令的变化,经常整天驾车跑乡下,遇到没有公路的地方,就爬山涉水,走村串户收购花生、辣椒、苦瓜、萝卜等蔬菜,然后用自己的小车拉回县城店里,然后进行加工包装。她收购乡亲们的农产品时,从不讨价还价,大到几百公斤的牛,小到一个鸡蛋,都是当场付钱。

她在大山里认识了一批“伯伯、叔叔、阿姨和大哥大嫂”,经常激励并带领他(她)们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开发新化的各种土特产品。在她的设想和规划里,他(她)们负责种养,而她自己则主要负责推销。从此,山里的乡亲不再像过去那样为那些自己吃不完又卖不出去的猪牛羊肉、鸡鸭鹅蛋、蔬菜瓜果而发愁了!她成了乡亲们致富路上的引路人。

除了帮乡亲们销售农产品外,她把在乡下拍到的农产品照片,配上文字后发到微信朋友圈,一只鸡,一条狗,一头羊,一朵南瓜花,一条大苦瓜,一条鱼,一个田螺,几条泥鳅或黄鳝,都是她心中最深情的关注和镜头前最美好的素材。

为童叟献爱心

黎喜梅有一颗把贫困孩子和孤寡老人当作自己家人的滚烫爱心。

她说,她是一个从小由奶奶带大的孩子,非常了解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生活不容易,他们才是真正需要关心的人。

每一次去乡下农家了解生产和收入情况,她总是不忘去看望那个地方的贫困老人和孩子,跟他们交流,给他们送礼物,表达自己的爱心。

她的餐饮店里有好几个“陪读阿姨”做事,这些“陪读阿姨”租住街上,一边打工赚点钱补贴家用,一边接送孩子上学。

在黎喜梅的微信圈里,经常看到她拍的各种关于贫困老人和留守儿童生活的照片,从照片上老人们写满沧桑的脸,以及孩子们充满稚气、天真和渴望的瞳孔里,能让人感受到,是她给了他们关怀和深爱,是她用行动告诉更多有能力的人,都可以来关心这些贫困的老人和孩子。

“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风里雨里,逡巡山里,为的是帮乡亲们多卖一些农产品。只要坚持,梦想就能成真!”夕阳西下,黎喜梅望着天边的云霞充满了自信。(记者  康承贵)

责任编辑: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