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娄底新闻 > 社会新闻

“曾阿姨,我可以叫您妈妈吗?”——一位检察官和她“女儿”的故事

2020-05-28 11:20 娄底新闻网 刘莹 肖婷 向阳

下载新娄底APP

一 分享 一
一 评论 一

“帮助娇娇,就是想给这个贫困的家撒下一颗希望的种子,将来能够迎风挺立茁壮成长,支撑起那个不堪一击的家!”

5月27日,在医院一间普通病房里,记者见到了一头正在医院照顾重病爸爸、另一头正记挂“女儿”读书的曾妍,一位素不相识但被“女儿”娇娇亲切地叫妈妈的“曾阿姨”。

3年多来,从“曾阿姨”到“曾妈妈”,是曾妍用一个检察官特有的坚韧、母亲固有的柔情和点滴关爱换来的。从此,这份超越血缘的母爱像一道明丽的阳光,温暖着这个贫寒的家。

娇娇名叫刘娇生,是曾妍帮扶对象家的孩子。2017年底,当曾妍第一次来到刘娇生位于娄星区水洞底镇白晃村的家时,眼前的一幕超乎了曾妍的想象:一栋两间的土砖瓦房里,墙体剥落破败,家里看不到一件像样的家具。男主人刘贤文年近60,女儿娇生还只有6岁,正胆小地扒在卧室的门上,怯生生地看着她。

“这双眼睛是那么的熟悉又陌生,对,就像希望工程宣传画里那双无助而又渴盼的眼睛!我的心倾刻间被紧紧地抓住了。”曾妍回忆起初次见面的情景。

在与刘贤文和村支书交谈后,曾妍了解到这个家的情况:娇生妈妈患重病已走失5年多,至今杳无音信;父亲刘贤文患有多种慢性病,除了照顾娇生外,种着3亩地、喂1头猪和20只鸡,全家的开支就靠着刘贤文偶尔打点零工维持,父女俩相依为命。

因为没有女主人的缘故,只要刘贤文一生病住院,娇生就必须立即辍学来照顾爸爸,在家与学校之间两边跑。“这姑娘不爱说话,有点自闭,但学习很努力,如果不是生在这样的家庭,她的成绩肯定可以名列前茅。”村支书无不惋惜地说。

在当天的扶贫日记里,曾妍心痛地详细记录下来这一切。也从此刻起,便开始了对娇娇一家的牵挂。

2018年春节前,曾妍购买了大米、食用油、衣服等生活用品,和老公邓伟峰开着车一起来到了娇娇家,娇娇正在灶台前帮爸爸烧火做饭。

曾妍走到她身边轻声地问:“娇娇,我们给你带漂亮衣服来了,要不要试一下?”并随即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新年红包:“要过年了,拿着给家里买点好吃的。”倔犟的小娇娇涨红了脸,连连摇头。直到大家准备离开时,在大家的极力劝说下,才羞涩地收下来:“谢谢了,曾阿姨!”

“我一定要尽全力帮助这个小女孩!”看到娇娇的坚强和自尊,曾妍更下定了决心。她决定除了照顾自己读初三的孩子外,一点点走近她,打开娇娇的心结,帮助她健康成长。

为了消除娇娇内心的孤独和无助,除了平日的电话交流外,每到周末,曾妍就将她接到自己在市人民检察院的家里吃住,给她做饭,跟她一起玩耍,给她讲故事,辅导功课,像魔术师一样给她变出新衣服和新文具来。遇上一家人出去春游,曾妍会特意带上娇娇。

记得娇娇第一次来家里的情景。小娇娇坐在沙发角落里不敢动,打量着这个陌生的家。曾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娇娇,你很能干,我们很想尝尝你做的美食哦。”娇娇一听紧绷的神经放松了,脸上露出了微笑,走进厨房认真地给大家做起了自己的拿手菜。

“哇,厨艺真不错!”听到大家的夸赞,娇娇害羞地涨红了脸。一顿饭下来,娇娇与大家亲近了不少。

之后的日子,只要一有时间,曾妍都会到娇娇的家或学校去看她。慢慢地,娇娇变得喜欢说话了,从生活状况到学习情况,甚至自己的小秘密。渐渐地,和曾阿姨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2018年10月8日,是娇娇的7岁生日。曾妍和邓伟峰为娇娇准备了生日蛋糕和水果。在许愿时,娇娇羞涩地看着曾妍,怯怯地问道:“曾阿姨,我可以叫您妈妈吗?”望着那双期盼的眼睛,曾妍不禁热泪盈眶:“当然可以,我又多了一个聪明又懂事的乖女儿!”曾妍一把将娇娇搂在怀里,久久不愿分开。

今年4月18日,婆婆七十岁寿宴。在亲人们的祝福声中,婆婆周自成递给娇娇一个大红包,叮嘱道:“乖孙,好好学习,长大了要有出息啊!”

“咱家娇娇有福罗,有了曾妍的照顾,变得越来越开朗,越来越爱笑了!”不善言词的刘贤文说。如今的刘家,已经在娄星区人民检察院驻村工作队和曾妍一家的帮扶下,新建了一栋两间红砖房,添置了一些必要的家具;自来水进了厨房,马路修到了家门口。如今的娇娇只要一看到曾妍,就会激动得跳起来,主动上来打招呼、拥抱,变成了活泼开朗的开心宝。

“只有把扶贫对象当亲人,在物质上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的同时,从精神上帮助他们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脱贫攻坚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曾妍用自己的“辛苦指数”努力提升着娇娇一家的“幸福指数”。

今年新学期开学后,曾妍和邓伟峰几乎每天都会联系班主任罗梦成老师,询问娇娇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据罗老师介绍,”娇娇一直刻苦努力学习,也很快地融入了班集体。她说她想做一个像曾阿姨一样的人,好好学习,长大后热心帮助别人。”

看着在课堂里神情专注、课外开心活泼的娇娇,看到白天工作、晚上在医院照顾重病爸爸的曾妍一家人,记者突然感到:在这场世纪之交的脱贫攻坚战中,正因为有千千万万像曾妍一样心怀人民、竭尽全力,既在物质上又在精神和智力上帮助困难群众的党员和国家干部,才唱响我国在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精准扶贫之歌!(记者 刘莹 通讯员 肖婷 向阳)

责任编辑:梁陈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