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志个子不高,其貌不扬,不善言辞,为人低调,是双峰一中一名普通教师。在27年的执著坚守和无私奉献中,他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三尺讲台的芳华,成为学生生命中的“贵人”。
高尚师德的“践行者”
1997年7月,李承志大学毕业后到双峰一中任教。作为当年全县为数不多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他从此便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结缘。
在学生眼中,他是一位憨厚的“邻家大哥”。
一个大雨滂沱的下午,李承志已下班回家,正准备去接孩子放学。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一个女学生带着哭腔说放学时发现自己的包不见了,里面有钱包、餐卡和眼镜,很可能是落在电脑机房了。他连忙安慰学生别着急,又告诉妻子去接小孩放学,自己则冒雨骑着电动车赶到学校。打开机房门一看,包果然落在里面。虽然头发滴着水,鞋子和裤脚全湿了,但李老师脸上却洋溢着笑容。
他把学生当作知已,视为家人。有一个叫赵思的学生家庭特别困难,高二时李承志了解到这个情况,便把自己的餐卡交给赵思,每月定时充值400元,直到这个学生高三毕业考入大学。2022年9月的一天,李承志正在全神贯注给学生上课,不料想一名叫汪洋的学生突发疾病,晕倒在地。李承志迅速背起这名学生就往附近医院跑。途中学生呕吐,脏物沾满了他的衣服。由于送医及时,学生得到救治。事后,面对学生家长的千恩万谢,李承志云淡风轻地说:“没什么,他是我的学生,我这么做是应该的。”
在同事眼中,他是一位勤勉敬业的好老师。
到双峰一中不久,学校扩大办学规模,3个信息技术老师每人每周都有10多节课。有一个学期,一位信息技术老师突发疾病请假,另一位老师身体也不好且临近退休。学校做李承志的工作,他二话没说承担起两个人的教学任务,整天忙得连轴转,接送小孩的任务也甩给了妻子。面对家人的埋怨,他说:“同事、学校有难处,这个时候我不上谁上?”每临高三信息技术考查时,总还有一部分学生预测时过不了关。李承志心急如焚,把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利用每天第9节自习课的时间进行强化培训,没收过学生一分钱。他所带的年级在信息技术考查中历年合格率都是100%。
他关心、帮助青年教师。指导徒弟张文静专业成长,经常听她的课并点评,指点她写教案、制课件、写论文。在李承志的帮助下,张文静快速成长起来了,所上公开课在2023年高中阶段省级督导评估听评课活动中获得优秀,同年还获得基础教育实验教学比武娄底市一等奖。
学生发展的“引路人”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发展,绝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玩电脑,但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的学生却为数不多。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个性发展呢?李承志经常思考这个问题,并不断实践、深入研究。他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将抽象的知识变成学生感性的认识,尽量让学生动手,在动手中强化知识的掌握,并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撰写的论文《简论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核心素养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计算思维培养的策略研究》分别在《电脑校园》《中学生报》上发表并获奖,申报的课题《高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结构的研究》也已结题。
他为首组建了双峰一中“梦之队”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社团活动。2015年,他指导学生黄泽泓参加“湖南省中小学电脑制作”竞赛荣获一等奖;2023年,在双峰县第八届中小学生智力运动会中,他荣获“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生命如歌,且歌且行。就这样,27年来,李承志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选择教师这一职业,生命就注定与‘平凡’为伍,每一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周而复始、波澜不惊。我在忙碌中充实,在充实中收获,在收获中满足和热爱。我无怨无悔。”他是如此说的,也是如此做的。(通讯员 朱文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