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娄底新闻 > 科教文卫

48岁副院长殒命岗位,众人痛心忆良医

2023-09-19 10:13 娄底新闻网 欧阳霞林 李南 左帅能

下载新娄底APP

一 分享 一
一 评论 一

娄底日报全媒体记者 欧阳霞林 李南 通讯员 左帅能

9月13日晚,双峰县第二人民医院业务副院长贺石良因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经抢救无效猝死岗位,终年48岁。

消息传开后,巨大的悲哀氛围立即笼罩了整个医院。从医院员工到住院患者,没有人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很多患者甚至围在抢救室外久久不愿离开,一个个泪流满面地哭泣着、哽噎着,嘴里不停地念叼着:怎么会是这样?怎么会是这样?……这么好的医生,说走就走了……

医院同事:他是大家心中好榜样

工作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哪里需要奔哪里;勤于钻研,医术精湛,热心热情有口皆碑;从医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处处以身作责……这是双峰县第二人民医院全体人员对贺石良的一致认同。

消化内科主任谢清清、护士蔡丽等人一讲到贺石良时无不失声。“作为老医生,贺院长为医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年轻人。他对每个年轻医务人员都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耐心,我们这里的年轻医生、护士很多都是他手把手教出来的。”“他还经常告诫我们,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师,必须要有精湛的医术,才能在患者需要时成为他们生命健康的守护神。”

新冠疫情暴发时,贺石良不顾感染风险冲在抗疫前线,夜以继日,以院为家,就连大年三十也坚守在工作岗位没回家。白天在门诊超负荷工作,下班后就跑来住院部细心了解每一个病人的病情变化。“他那种身心疲惫的样子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因为长期高强度工作及压力,他患上了失眠症,经常是夜间好不容易睡着又被抢救病人的电话叫醒。

五年前那个寒冷的冬天,呼吸内科副主任刘晓芬第一次值晚班,已过凌晨一时,本以为这一晚会平安过去,11床患者家属突然冲进办公室呼救。刘晓芬火速赶到病房,见患者端坐位呼吸,大汗淋漓,咳粉红色泡沫痰,面色苍白,考虑为急性左心衰,这种情况患者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虽然教科书上的处理流程耳熟能详,但操作起来,才发现远没有想的那么简单。不知何时,贺石良赶来了,他有条不紊地指挥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抢救,15分钟后,病人终于平稳,大家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就在前不久的一个晚上,一名肺癌全身多处转移,在长沙某大型医院手术放化疗治疗后,全身插满了各种管子的重症患者,在昏迷状态中转院到了二人民医院。当时因癌细胞脑转移引发癫痫持续状态,情况十分危急。值班医生立马打电话报告贺石良。贺石良飞速赶到,全面细致了解患者病情后,当即指导值班医生对症治疗,使患者病情得以缓解。同时嘱咐护士每天给患者身上的压疮清洗,消毒换药。通过贺石良细心指导及精心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压疮治愈,很快出院恢复正常生活。

贺石良家庭并不富裕,妻子无业,大儿子目前上大二,四岁多的小儿子有自闭症需要长期治疗。在扶贫工作中,贺石良多次私下掏钱捐助贫困家庭。

以上这样的例子,在贺石良身上数不胜数。

住院患者:他是我们看病暖心人

能够普遍获得患者的赞誉和信任,是医护人员的最高荣誉。

79岁的雷秀英老人因一些老年疾病经常来看病,本次已住院一周。住院中,她见到贺石良不论白天晚上都要来病房巡查,了解每一位患者的情况,向大家嘘寒问暖。“我以前不认识贺医生,是住院中他经常来看我问我才认识的。像我们这些老人,大多小孩都长年不在身边,他这么每天来细心地问候、了解我们的病情,让我们感到很温暖。”“昨天听说贺医生去世了,我一天都没吃饭……”雷秀英边说边擦眼泪。

61岁的朱小平是双峰县青树坪镇合心村人。2019年,他因慢阻肺、呼衰,在娄底市内某医院住院20天,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后转入长沙某大型医院治疗3个月,病情有所稳定后回家。“我这病情重,虽然有所稳定,但因体质弱,见风就着凉,我就要求就近住到二人民医院来。”“我从长沙回来四年了。要是没来住院身体不舒服,贺石良医师晚上喊晚上到,白天喊白天到,周末喊周末到,无论刮风下雨,随喊随到。而且,他每次在我家开的处方,都是要我到医院来拿药。”

讲述中,朱小平不断掩面暗泣。在四年相处中,他对贺石良已越来越信任,完全成了他依赖的亲人一样。“周边群众对贺医生的评价都很高,他的医德、人品和医术都没得说。听说他去世了,哪个不惋惜不痛心?”“贺石良这样的好医生去世,我不说是对医院的损失这样的大话,但我个人觉得对周边群众、对我个人绝对是一个大损失。”

听说贺石良家庭经济并不宽裕,数年治病中花费巨大的朱小平还从口袋里掏出1000元现金,要护士转给贺石良家人。“这个钱是我昨天回去后,要老婆特意取来的。我家里人听说贺医生走了,全都哭了,昨晚一家都没吃晚饭。”

另一病房80岁的邓殊能老人告诉记者,她在这里陆陆续续看了半年病了,贺石良对她关心无微不至。昨天早上儿媳来医院看她,见儿媳一脸不高兴不说话,她问儿媳妇怎么了,儿媳说贺医生走了。“当时我就懵了,病房所有人听到这个消息都在哭。”

家中妻儿:他心中只有工作和病人

贺石良一生中对得起医院、对得起病人,唯独对不起家人。这是医院党总支对他的集体评价。

贺石良的妻子李胜强清楚地记得,自己嫁入贺家时,公爹已不在,婆婆身体不好。怀孕期间,她既要照顾婆婆,又要照顾家里家外。就连生第一个小孩临产时,她都是一个人走一里多路到医院进入产房后,在医院工作的丈夫才赶过来。“我不怪他,他这人工作责任心太强,但他太不把自己当回事了。”“医院离家里近,他一般都是可以回家吃饭,但经常因工作忙,连续几天回不了家,我就给他送饭去。”“夫妻20多年,不是夸张,有时有委屈什么的想倾诉,我们要讲个长话对他发个火的机会都少。他经常只有星期天休息才回来,往往接到电话就走了。”断断续续回忆这点点滴滴,李胜强悲痛不已。

贺石良的大小孩叫贺显都。从幼儿园到高中,他因忙于工作,没有送孩子去报过一次名,没有去参加过一次家长会。当同学问贺显都怎么从没看他爸来过学校时,贺显都回答:我爸是医生,他忙。前年儿子考上益阳医专,贺石良唯一送儿子去报了一次名。

去年底疫情期间,医院特忙,贺石良还把儿子叫到医院当志愿者,每天带着儿子起早贪黑地忙乎。“大年三十爸到家里吃了个晚饭就走了,初一我走亲戚途中去看他,他正忙,我到病房外看他一眼就走了,他到正月初五才回家打了个转。”贺显都回忆,“今年暑假,爸要求我到医院实习。我在住院部,爸在门诊。有时我跑去门诊想和爸说说话,往往看到爸的科室内围满了人,外面凳子上还坐着人,我就只能离开。在医院实习期间,虽然跟爸一起住在值班室,但我下班睡了,爸还没回房休息。虽然同在一个医院,父子俩单独相处说话的机会都很少。”

9月1日那天,是贺显都开学日子。“之前和爸商定,下午他开车送我去学校。我收拾了行李,到中午一点多,爸来告诉我,下午要开会,还有病人约了要看病,不能送了。”贺显都只得背起包,走出卧室,贺石良送他到门口后就进了自己的办公室。“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一次的离别,竟成了我和爸的永别!爸要我学医,就是希望我将来能回到乡村做个好医生,我一定会记住爸的教诲,以爸为榜样……”说到这里,这个20岁的小伙子再也情难自抑,放声悲恸!

据了解,贺石良小儿子出生后,患有较重的自闭症。去长沙治疗期间,全程都是妈妈陪伴,贺石良因一直忙于工作没去陪过一次,这也许是他这一辈子的遗憾……

人民的好医生贺石良,一路走好!

责任编辑:梁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