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娄底新闻 > 娄底时政

突围 攻坚 跨越——娄底市奋力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2025-01-08 21:31 娄底新闻网 罗宗 刘婷

下载新娄底APP

一 分享 一
一 评论 一

编者按:时光蹁跹,岁月倥偬,又是一年岁末时。一幕幕攻坚克难的奋斗场景、一次次爬坡过坎的艰苦历练、一个个拔地而起的优质项目,浮现于我们眼前。数据和成绩,勾勒出我市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脉络,也充分展现出我们凝心聚力将宏伟蓝图一步步变为美好现实的生动实践。

辉煌成绩,皆为序章。2025年,娄底市将一如既往、持之以恒,以“狭路相逢勇者胜、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干劲和韧劲,苦干实干、乘势而上,以高质量发展的实绩实效,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娄底建设迈上新台阶。

在回顾中沉淀经验,于展望中锚定方向。本报特聚焦《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实地观摩、分组审议等现场,从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改革创新、民生保障等角度,回顾2024坚实足迹,展望2025奋进征程,凝聚接续奋斗磅礴伟力。

“钢电”四射 见证产业“快车道”

“围绕硅钢主链,做足龙头企业带动、存量企业扩能、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三篇文章,突出发展‘三电’产业,着力引进亿元下游企业项目50个以上,加快打造千亿级硅钢产业链。”1月8日,庄严肃穆的会场上,市委副书记、市长曾超群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铿锵有力,充分彰显出政府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做优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的坚定意志。

去年,娄底市坚持把实施“八大行动”作为政府工作的主抓手,强化高质量发展指挥部调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大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好于上年同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硅钢、汽车用钢、高强钢“三钢”发展齐头并进,“材料谷”聚集规上企业509家,新增36家。钢宝利全球首条激光消融拼焊门环集成化生产线、半导体显示新材料产业园一期、涟钢高端家电板建成投产。爱派尔工业互联网+数字化智能制造产业园首台数控五轴加工中心正式下线,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省内空白。专班推进“三电”产业招商引资“双百”攻坚行动,年内新签约引进电机、电力变压器、家用电器等“三电”项目62个,总投资267亿元,开工建设及投产项目41个。双峰确定为中国铸造产业集群试点县,新化电陶、双峰农机获评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娄星固废资源综合利用、涟源路基施工机械、冷水江锑产业获评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娄底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一县一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今年,将继续以产业为龙头,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钢铁、建材、铸造、机械、电陶等传统产业加速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住宿餐饮、商贸零售等消费升级,大力培育直播、赛事、会展等新兴消费;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立足娄底市情,积极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

一“谷”作气  跑出项目“加速度”

 “踏入‘材料谷’,现代化的建设规模与先进的设施令人眼前一亮。”“看的是项目,赛的是发展,鼓的是干劲,提的是信心。”1月7日至8日,在实地参观考察重大项目时,每一位参加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无不心潮澎湃,深受触动。

2024年,娄底市坚持“项目为王”,开展“项目大谋划 谋划大项目”、项目建设“百日攻坚”行动,省、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年计划投资的115.18%、111.95%。涟水航道纳入省管航道范围。梅山灌区正式开工。衡邵娄干旱走廊北部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有序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广医附一娄底医院主体建筑提前封顶。醴娄高速双峰段全线贯通,益湛铁路益娄段电气化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呼南高铁益娄段预可研报告编制完成,娄底民用机场已完成民航设计院评估。电网投资22.5亿元,创历史新高。常态化开展“两重”“两新”送解优专项行动,超常规做好争资争项工作,华菱涟钢烧结机节能环保升级改造、冷水江城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主干管网提标改造等一批重大项目全口径协同争资1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8亿元,为历年最好成绩。列入国家白名单的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项目43个,获批个数居全省第1位。“大项目在,好项目在,娄底的未来就在”的理念正在转化为娄底共识与行动。

2025年,娄底市将以项目为支撑,扎实推进“材料谷”建设。树牢项目意识,加强要素保障,扩大有效内需,加力推进两个“500工程”,市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450亿元左右。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持续规范招商引资行为,实施重大项目跟踪服务、招商引资项目评估等六大机制,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0个,其中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0个以上。紧盯国家“十五五”规划支持领域,抢抓“两重”“两新”、专项债券等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按照“全口径争取政策资源、全链条引进产业资源、全方位整合社会资源”的要求,精准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标志性项目。紧盯国家战略腹地和战略备份基地规划建设,紧盯基础设施领域,紧盯社会事业发展。

“五”彩纷呈 激发改革“新活力”

 “力争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比75%以上、主特产业营收占比70%以上、进出口占比85%以上。真正将园区打造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孵化的试验田、新质生产力的示范区。”这是1月8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曾超群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改革为动力,着力建强“五好”园区的新目标。

过去一年,娄底市坚持目标引领,突出问题导向,用好全面深化改革这个关键一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改革创新取得有效突破。全市成功争取国家级改革试点7项,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全民管城、共治共享”、冷水江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娄星区“三屋同治”等40项改革经验获国家部委推介。出台降成本“十九条”,有效降低“四个成本”。“五好”园区持续创建, 6个园区完成调区,其中4个完成扩区,新增园区面积10.43平方公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材料谷”科创中心加快建设,硅钢检测与研发中心建成运行,湖南省先进陶瓷技术创新中心获批组建,涟钢联手三一推出国内首台套超高强轻量化电动重卡。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6个,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全市基础研究投入同比增长258%。

今年,娄底市将加强改革攻坚,聚焦更好解决制约融入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发展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有悖社会公平正义的焦点热点问题,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抓实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以“材料谷”科创中心为重点,加强公共科创平台、中试基地建设,加快创建国家高新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紧盯“三化一流”目标,建设全国营商环境优秀城市,以“如我在商”的立场和情怀,设身处地帮助企业解难题、谋发展,以环境之“优”,赢企业之“心”,聚发展之“势”。建强“五好”园区,健全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市场化建设运营、合作共建、岗位聘任、绩效薪酬等改革,确保6月底前完成。

真心“十”意 托起人民“幸福梦”

 “有了这无障碍的设施,行动方便多了!”1月8日,娄星区乐坪街道廖家社区二级肢体残疾人朱利葵扶着无障碍改造后的护栏走进家门,高兴地说。这是我市十大民生实事造福于民的一个小镜头。

娄底市高度重视民生实事工作,2024年,全市民生支出占比达到77.66%。省定、市定民生实事高质量完成。新增城镇就业3.68万人。开展“名医健娄”行动,聘请钟南山院士等6位名医为首席专家。市第一人民医院创成“三甲”综合医院,培育和建设国家级重点临床专科5个。完成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19412例。落实“校友回湘”行动,举办“名师育娄”人才峰会,达成深度合作项目65个,完成“徐特立项目”6个,提质改造“爱晚”老年学校7所,新增3所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锑都技师学院申筹成功。改造老旧小区361个,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2064套。建成就业帮扶车间454家。举办首届“银发经济消费月”,新增家庭养老床位2476张。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4751人次。完成残疾人托养服务1095人。落实14周岁以下儿童等群体免费乘坐公交车政策。为12.32万低保、特困人员等发放救助资金6.45亿元。新建社会公共充电桩696个。建设高标准农田10万亩。改造农村公路危桥7座,建设农村公路安防设施2080公里。维修养护农村供水工程243处。“保交房”完成省定任务,排名全省第1位。打通甘桂路、桃圃街等5条断头路。建成娄底一附学校、中心医院人行天桥。

今年,娄底市将以民生为关切,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成色。在扎实办好省定重点民生实事基础上,继续抓好十件市定重点民生实事: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1.5万例以上;持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12个;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941套;建成各类规范化零工市场6家;完成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200户;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建成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6个、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22个;实施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262户;农村公路危桥改造24座;完成205处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在学校等人员密集重点部位建设硬质隔离设施108个。(娄底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宗 刘婷)

一审:王星 二审:罗江 三审:刘辉煌

责任编辑:邓美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