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娄底新闻 > 部门动态

娄底市住建局:高站位办理代表建议 强举措激活古镇文脉

2025-09-29 17:29 娄底新闻网 易喜平 李敏

下载新娄底APP

一 分享 一
一 评论 一

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回应群众关切的重要政治任务。2025年初,在娄底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胡志泽提出的《关于加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杨市镇保护与开发力度的建议》(第J26号),因精准锚定历史文化保护核心议题、深刻呼应群众文脉传承期盼,被市人大常委会列为重点处理建议,成为娄底市住建局以代表建议破解文化保护难题、推动民生实事落地的重要抓手。

640

(会议现场)

杨市镇作为“湘军名将故里”,承载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却长期受困于产权分散难统筹、保护意识待提升、资金保障有缺口三大核心难题。胡志泽代表通过深入走访居民、实地勘察文保建筑、调研文旅发展现状,形成兼具针对性与系统性的建议。 直击“产权碎片化”痛点,提出明晰产权归属的具体路径;针对“保护碎片化”问题,倡导强化宣传引导以凝聚社会共识;破解“资金零散化”瓶颈,系统构建“强化宣传+明晰产权+集聚经费”的“三位一体”解决方案,既找准问题根源,又给出可操作的实施方向,为杨市镇科学保护与合理开发提供了清晰蓝图,充分体现了人大代表“察民情、知民意、解民忧”的履职担当与高质量建言水平。

640 (1)

(现场调研)

娄底市住建局作为主办单位,始终将J26号建议办理作为“一把手工程”,以“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政治自觉扛起责任。高位部署强统筹。局主要负责人牵头挂帅,第一时间报请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将建议办理与全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以及文旅融合发展战略同部署、同推进,制定“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的详实办理方案。协同联动聚合力。主动对接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广体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及涟源市人民政府等会办单位,建立“主办牵头、会办协同、定期会商”机制,打破部门壁垒,确保政策衔接、资源整合、行动一致,形成“齐抓共管、同向发力”的办理格局。

640 (2)

(现场调研)

市住建局联合各单位紧扣代表建议核心诉求,以“问题导向”推动“精准施策”,多项举措兼具创新性与可复制性。

规划引领筑根基。成立杨市镇保护开发专项工作专班,启动《杨市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2025-2035)》编制,不仅划定核心保护区与建设控制区,更针对不同历史建筑实施“一栋一策”保护方案,实现“保护范围清晰、保护标准明确、保护责任到人”,为系统性保护提供刚性遵循。

模式创新破难题。创新探索“产权置换+认养修缮”模式,同步建设集中安置区,已完成44户居民搬迁,有效破解产权分散导致的“统一管理难”问题;构建“财政资金+专项债券+社会资本”多元投入机制,累计筹措资金2300余万元,精准用于故居群抢险修缮、智慧管护设施建设及日常运维,缓解资金短缺压力。

活化利用促发展。优先对云桂堂、存厚堂等濒危建筑开展抢救性修缮,持续推进省级文保单位申报(现存8处)与4A级景区创建;承办特色文旅活动,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实现“保护文物、激活文旅、带动民生”的良性循环。

智慧共治建长效。安装重点建筑监测设备,将保护要求纳入村规民约,组建志愿者队伍,构建“政府主导+社区协同+居民参与”的共治共享格局,为历史文化保护提供长效保障。

为确保建议办理“不走过场、取得真效”,市人大及胡志泽代表以“钉钉子”精神开展跟踪督办,市住建局邀请代表多次深入杨市镇实地察看文保单位修缮进度,重点了解规划编制科学性、产权流转试点成效、资金使用效益等关键环节,并围绕“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分期分级抢救濒危建筑”“优化规划方案可操作性”提出建设性意见。

涟源市政府及相关单位严格对标“有规划、有措施、有效果、有制度、有责任”的“五个有”要求,制定闭环推进时间表,明确2025年底前取得阶段性成效,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举措落地生根。

J26号建议的办理,形成了“深入调研发现问题—精准建言制定对策—部门联动推进落实—跟踪督办优化完善”的任务闭环,既破解了杨市镇历史文化保护的现实难题,更彰显了三大价值:体现了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责任担当,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高质量参考;展现了娄底市住建局及各相关部门“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站位与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构建了历史文化名镇“规划引领、模式创新、活化利用、长效共治”的保护开发路径,努力为全省同类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娄底经验”。

下一步,娄底市住建局将以此次建议办理为契机,持续创新机制、强化保障、凝聚合力,推动杨市古镇在有效保护中焕发新生,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传承不息、熠熠生辉。(通讯员 易喜平 李敏)

一审:谭洲伟

二审:王星

三审:刘辉煌

责任编辑:廖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