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县市新闻 > 新化县

砥砺前行 奋勇争先——全市供销社综合改革专题报道之新化县篇

2017-07-07 22:49 娄底新闻网 张丽艳 李利民

下载新娄底APP

一 分享 一
一 评论 一

IMG_0083

(实地考察炉观宏兴养猪专业合作社)

IMG_0062

(了解新化县绿源农林科技湘中特产情况)

IMG_0048

(居民购买药材产品)

IMG_0061

(了解特色农产品蜂蜜)

IMG_0077

(佳信生态养殖园董事长介绍园区情况)

IMG_0074

(冒雨实地考察佳信生态养殖园)

娄底新闻网讯(见习记者 张丽艳 通讯员 李利民)在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新化县供销社励精图治,砥砺前行、奋勇争先,在为三农服务中找准位置,以新的形态登上舞台;改造自我,与农民合作,服务农业产业化,助农增收。朝着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与农民联结更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化运行更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迈进。

近日,记者在新化县供销社了解到,自2006年底新化供销社完成了规模最大、改革最彻底的改制后,该社在底子薄、实力弱的境况下,争取县委县政府重视和支持,内外齐心逐步激发内在活力;夯实基础,健全县、乡、村三级惠农服务组织体系;做实服务,线上与线下联动,重构流通平台,建设“互联网+供销社”;加强行业指导,联合多部门,助推扶贫,带动就业。2016年,新化县供销系统实现商品销售总额9.4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6%,其中农业生产资料销售1.67亿元,实现利润385万元,全面完成各项经济指标。

内外同心 协力促改革

争取重视,稳步推进。新化县供销社积极主动向当地县委、政府主要领导精准汇报供销社综合改革形势任务与工作要求,争取党委政府重视,县委成立新化县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领导小组,明确了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出台了《中共新化县委、新化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新发[20l7]9号),为推进县供销社综合改革提供了切实保障。

优化政策环境。加强协同配合,形成改革合力。县发改委将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纳入全县农产品市场建设整体规划;经科信、人社、农业、商务粮食、扶贫等部门,支持供销合作社大力开展新农村示范基地和扶贫产业发展基地建设、农民经纪人和农民技能培训、“互联网”业务和农村新能源业务;县财政设立发展基金100万元支持供销合作社组织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县委办把供销合作社惠农综合服务工程建设列入新农村建设和精准扶贫工程的重要项目,并纳入基层考核之中;县金融管理部门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各种金融服务,加大对供销合作社重点涉农项目贷款支持;县国土资源、住建、规划等部门加强对供销合作社重点建设项目和用地的支持;县税务、工商部门在基层社资产重组合并、出售、置换和注册、登记等方面提供优惠支持。

县供销社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推进改革。县供销合作社切实增强深化综合改革的自觉性、主动性,强化市场思维、开放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破解体制机制难题,激发内在活力。主动适应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快建设农村综合服务社和城乡社区服务中心(站),组织和引领县域内供销合作经济发展;构建政府主导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城乡综合服务体系;加强乡镇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社区)综合服务社等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市场运营,加强面向农民生产生活的网络网点建设;承接政府转移的为农服务职能等;健全县供销社理事会、监事会组织体系,优化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

创新方式 合作建平台

夯实基层组织体系。县建立惠农服务公司,乡镇建立惠农服务中心,村(社区)建立惠农综合服务社。现发展基层社18个,乡镇惠农服务中心18个,村级综合服务社35个,通过市场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引领农民经纪人创办各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27个,其中供销社参股的新化康奇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新化县亿园苗木培植专业合作社获得“国家级示范社”。目前各类基层组织共有从业人员321人,经营场地62处。初步构建连接城乡、布局合理的农村综合服务网络。

创新流通方式,打造贴心为农的流通服务网络。按照构建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利用供销社的有形和无形资产,实行开放办社,建立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烟花爆竹等连锁经营服务网点,发挥供销社在为农服务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对原有“新网工程”网点实施改造、提质、扩面工程,巩固提升经营服务实力和水平,2016年基层经营服务网络信息化改造比例达到35%以上,840家经营网点得到完善提升。

借力发展,建设“互联网+供销社”。线下引导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合作建立散装中药材集散市场,线上创立电商平台,积极推进“远教——网上供销社”、鑫瑞惠民供销平台建设。以“娄底供销”农产品购销平台为依托,探索电子商务进农村发展模式。深入开展全县供销社系统农村电子商务工作,做好系统内企业名优特新农产品信息采集、登记申报工作,积极配合对接好 “娄底供销”农产品购销平台建设,组织绿源农林科技公司与“供销E家”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走进新化县绿源农林科技湘中特产总汇,看到的不只是仿野生雪峰天麻、雪峰灵芝、破壁灵芝孢子粉、龙牙百合等药材产品。更有紫鹊界特色稻米、东岭田鱼、水车正龙柴火腊肉、金丝小笋等新化特色产品,这家位于新化县梅苑开发区的线下销售门店是新化县绿源科技有限公司两家门店之一。公司采用“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先后建立4个种植基地,种植中药材10000亩,销售额达3000多万。

“这里价格虽然比市场上要贵一点,但是效果好,我们经常来买药材。”住在附近的居民张明光夫妻是这家店的常客,这次他们购买了一公斤破壁灵芝孢子粉。据了解,因为药材产品效果好,这家店生意十分火爆。

“我们不仅有线下门店,同时在淘宝、阿里巴巴、供销E家、网上供销社等网上平台开展网络销售,2016年网上销售额就达到了370万。”新化县绿源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孙毅中很自豪的说,网上平台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拓宽了渠道。

强化引导 服务基层合作经济发展

县供销社创新工作方式,把基层组织建设与服务作为综合改革中心任务,同重点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基层组织体系建设的新途径,因地制宜,因社施策。依托规模大,实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联合社,行使基层社职能,培育出了获得国家级示范社称号的新化县亿园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依托龙头企业组建,并鼓励供销社原有职工,社会能人入股共同组建合作社,如炉观宏兴养猪专业合作社;依托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或其他合作经济组织联合组建,形成基层社;通过股权介入,项目扶持,业务指导,加强服务等方式,强化基层社对农村服务带动能力。2016年以来,培育发展县级标杆社和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各6家。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儿,但现在,“谁来种地”却成了新问题。由于贫困,新化很多村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村里只剩下老年人和儿童,劳动力不足,很多农田、土地都已经开始荒废。面对这个问题,县供销社创新思路,通过林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新化县绿源农林科技有限公司,采取“企业+基地+农户”、“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先后在上梅、洋溪、槎溪、吉庆等乡镇的5个村流转土地10000亩,建设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经营,集种苗培育、种植、加工、营销于一体的农产品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基地,基地又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中药材10000多亩,实现了公司创业发展、当地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同时带动就业,让很多父母家庭工作两不误,家庭生活更加和谐。

十年前,新化县供销社拿出壮士断腕,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经过三年的攻坚克难,把系统26个企业进行以“两个置换”为核心的综合改革,全系统处置了资产386处,安善安置在职职工2600名,退休职工2130名。

今天,勤劳勇敢的新化供销人以“互联网+”的方式改造了传统产业和思想,以合作共赢的理念向着综合改革的目标奔跑,正以不屈不挠的“背篓精神”、“扁担精神”,又一次挑战自己,奏响了改革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