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县市新闻 > 双峰县

昔日无人问津的红薯片 如今成了致富“利器″

2021-02-27 00:50 娄底新闻网 王玖华 朱向阳

下载新娄底APP

一 分享 一
一 评论 一

“真的没想到,去年发了红薯财。”和谐村贫困户李明初老人,数着一张张红票子,乐得合不拢嘴:“红薯片过去无人问,现在成了香饽饽,省审计厅产业扶贫扶得好啊。″“去年全村共种植红薯面积200多亩,加工4吨多红薯片,1吨多红薯粉和1吨多淀粉,被客商抢购一空,贫困户增收130多万元。”村党支部书记邹好快算起“收入账”,好不开心。

和谐村是双峰县甘棠镇的一个贫困村,也是省审计厅的帮扶村。该村地处娄邵干旱走廊,属典型的喀嘶特地貌,山多石头多,出门就爬坡,耕地面积少,环境条件恶,就是和谐村的真实写照。全村12个村民小组,347户126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78户245人,因贫致贫、因病返贫是贫上加贫的主要“祸根”。2016年至2017年,县人大帮扶和谐村,利用红薯加工成红薯片、红薯粉,通过电商、微商,产品销往四面八方,“掘”得一桶金后的2018年,因帮扶单位变动,改由省审计厅驻村帮扶。

“帮扶队下村的第一件事,为经济发展把脉问诊。″48岁的刘玉怀回忆说,“2018年3月初,帮扶工作队队长王勇和两名队员一道进村入户,走访调研,征求意见,随后,在村部召开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座谈会,确立了种植红薯产业帮扶的工作思路,制定优惠举措,鼓励村民大种红薯,作为一项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

“这几年,我家的红薯片质量越来越好,销路越来越广,收入越来越多,这与帮扶工作队引进的各类培训辅导班所分不开的。”48岁的易地搬迁户刘大嫂,唠起了培训的“好处″:记得2018年的5月中旬吧,电商扶贫培训班开进了村部,红薯片加工制作技术及高产栽培培训课,听得我受益匪浅。3年时间,前前后后参加了5次以上的类似培训,都是免费的,还发了资料和书籍,搭帮这些“宝贝”,小小红薯片闯出了“大市场”。去年种的红薯又大又甜,产量翻番,加上价格上扬,狠狠地赚了一把,还搬进了集中安置点的新房子。

2018年,帮扶工作队,“挖″来单位10多万元,建起了全县首个自动化薯粉加工厂,免费为群众加工服务。并在原有的红薯加工车间的基础上,另新建1000多平方的生产厂房,添置机械设备,成立了枫井薯铺食品加工厂,引回“能人”禹彩冬负责技术与管理。“厂房、设备全部归村集体所有,经营者实行自负盈亏和有奖代投。每年为村创收5万多元。”帮扶队长王勇介绍。

同时,村里制定了“扩面增产”奖补措施,明确规定:凡新开荒地种红薯的农户,每亩补助300元,红薯按市场价,由加工厂保底收购,大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种薯积极性,由当初的101亩扩展到现在的215亩;当时的20多户增加到目前的80多户参与;当时的红薯加工产品单一增加到现在的10多种产品;当时的小打小闹变成了现在的大型薯粉生产企业了。村里的“红火”生意,吸引了外地打工者的回流。55岁的贫困户邹永祝回家种了4亩红薯,第一个在自家房顶搭起了竹架竹排翻晒薯片。“这么晒薯片保持了卫生干净,无污染,大受客商欢迎,去年仅薯片就挣了万多元。”邹永祝笑着说。

2020年,该厂加工的红薯达3万多公斤,生产加工的红薯淀粉、粉丝、红薯片,经精心包装,变成了一件件精巧优质的馈赠珍品,离开小山村,飞上了国内外的居民餐桌,换回了一沓沓百元大钞,铺就了群众脱贫致富之路。“枫井薯铺”负责人禹彩冬说:“正月初七,我们与山东省农科所网签济薯26号种薯1000亩合同。现公司采用基地+农户的营运模式,建成1000多平方米的薯种育苗场,再过2个月,你就可以欣赏一道道独特的靓丽风景了。″

“省审计厅帮扶工作队,对和谐村主打的红薯主导产业和引导群众致富好路子的做法,为全镇的驻村帮扶和助力脱贫攻坚,建设美丽乡村,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成绩值得肯定,经验值得推广。″镇党委书记罗武群评价十分中肯。(通讯员 王玖华 朱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