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县市新闻 > 双峰县

传承老手艺 光大“老字号” ——大学生兄弟回乡“锻刀”

2019-01-09 17:31 娄底新闻网 王玖华 李远根 谭小红

下载新娄底APP

一 分享 一
一 评论 一

mmexport1546851547559

(大学生兄弟回乡“锻刀”)

mmexport1546851559650

(大学生兄弟回乡“锻刀”)

一块块毛锈钢坯,经锻刀师傅们剪板、打粗、回火、抛光等13道工序的精打细磨,变成了一把把锋利的菜刀和砍刀,配以长方的、圆形的木把,如一件件精美绝伦的工艺品,让人爱不释手。1月5日,“双峰县赵氏刀业五金厂”的车间里,碎水的、上把的、包装的,个个忙得正欢,机器的翁翁声、工匠们的敲打声,像奏响一支支动听的交响曲,看得笔者拍手叫好。

在货物仓库里,仿佛来到了刀具展览馆,排列齐整的刀具样品,眼花缭乱,大的、小的、长的、短的、粗的、细的、圆的、方的、高碳钢的、不锈钢的,十多个品种,几十种类型应有尽有,笔者随手拿出一把菜刀,亮晶晶、寒森森,刀背上,赵学林标志赫然在目。“这种菜刀是高碳钢打制的,锋利耐用,来自于链钢和武钢的钢材”。赵氏刀业“撑门人”,50岁的老板娘王琳介绍:“那种不锈钢菜刀,采用进口的不锈钢打造,具有不卷口,不生锈等特点,是我厂‘赵学林牌’老字号的专利产品。”“这种刀具制造是我爷爷传下来的老手艺,赵学林牌刀具,是当地金蚌三刀响当当的招牌和名片。”赵学林的孙子,老字号传人赵星宇告诉记者,脸上流露出骄傲的神气:“爷爷赵学林牌注册商标,2016年被认定为湖南省著名商标。赵氏刀业五金厂被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公司评为全网诚信企业和双峰县十佳民营企业呢。”

“双峰县赵氏刀业五金厂”位于双峰县走马街金蚌村,前身为“香花刀具五金厂”,是第5代传人赵学林于1958年创办的,具有60多年的历史了。据了解,菜刀、剪刀、镰刀“三刀”是走马街镇的传统产品,自清朝以来,就一直经久不衰,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白天叮当响,晚上炉火旺,就是当时金蚌“三刀”的真实写照,生产鼎盛时厂家达120多家。历经60多年的打拼和对刀具的潜心研究,赵学林把目光瞄向了机械技术,投资引进成套设备,产品质量直线上升,其影响力、竞争力称雄刀具行业,是稳坐头把交椅的“行业老大”。

“爷爷2010年76岁时不幸病故后,妈妈挑起了全厂的顶梁柱。”29岁的大孙子赵星亮说:“妈妈20岁时与我爸爸结婚,第2年生下了我,第4年生下了我弟弟,是名符其实的女强人和享誉当地的巾帼女杰。”说到这里,赵星亮话锋一转,“妈妈辅佐爷爷打拼刀具事业,当家理财是好手,技术管理是行家,赵氏刀具能有今天,妈妈功不可抹。”“是呀!妈妈含辛茹苦抚养我兄弟成人,双双培养成大学生,又让兄弟俩学成归来顶职接班,母恩难忘啊!”27岁的次孙赵星宇接上话头感慨万千。

一说起回家顶职的经历,老大赵星亮的思绪回到了2010年,那年正读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的他,爷爷病故后,妈妈要我回家打理生意,挑起业务销售这一重担。说心里话,对于销售是干面杖吹火,一窍不通。但我是个驴脾气,犟劲一上来,十头牛也拉不回,为了搞好销售,我低三下四,不顾身份,出外挤的是公交,吃的是盒饭,住的是小店,凭着一颗诚心做生意,一份诚信跑销售。6年下来,不仅跑出了省外市场,还跑到了东南亚居民家的案板上,年销售额上千万元,销售量达100余万把,经销网点遍布全省各县市,赵氏刀具占全省市场的60%以上,赵学林牌菜刀越棒越红了。

2012年毕业于成都四川管理学院,现年27岁的老二赵星宇也不含糊。2013年接手厂里的生产管理时,完全是个没入门的小学生,尤其是2016年投资500万元建起2栋新厂房,从广东等省分别购进磨床激光自动打磨抛光等自动化设备后,当时由于不懂设备性能技术,闹出了很多笑话,不是这里出毛病,就是那里出故障,搞得我手忙脚乱,有时候是束手无策。但赵星宇没有灰心丧气,天天围着机器转,观察琢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也派上了用场。就这样,机器运行慢慢流畅自如了,不仅成为妈妈的左膀右臂,还成为独档一面老字号的传承人了。

“我是看着他兄弟俩长大的,看到他爷爷创立的老字号刀具后继有人,我也感到高兴和欣慰,久泉之下的爷爷也放心‘享福了’”。获得双峰县首届工匠称号,该厂工作22年的王宗波开心极了:“二兄弟比爷爷还要厉害,年轻能干有魄力,加上有女强人妈妈“掌舵”,厂子经营得红红火火,生意越做越大了,生产制造的品种越来越多了,名头越叫越响了,还安置和带动了大批贫困人口,就近就业,增收致富”。“我俩口子身体不好,不能干体力活,多亏了他兄弟俩,要我俩进厂搞包装,按件计酬,免费供应食宿,每月合计有6000多元的收入,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金蚌村65岁的贫困户王晓和大爷唠起了厂里带来的好“财运”。正在厂里运货的邵东李老板也帮上了腔:“我跟赵氏刀具五金厂合作20多年了,整个邵东五金市场经销的都是赵学林牌系列菜刀产品,每年销售至少上20万把”。

回家“顶职”创业的这条路走对了,县镇领导也非常支持兄弟创业,将厂子纳入扶贫产业和全县的重点扶持企业。今后要继续努力,传承“老手艺”,光大“老字号”,将赵氏刀业打造成省级龙头企业,让金蚌“三刀”重放异彩,走向全世界。”老大赵星亮雄心勃勃地说。(娄底新闻网通讯员 王玖华 李远根 谭小红)

责任编辑:邓仕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