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县市新闻 > 冷水江市

冷水江:荒山蝶变换新装 “农光互补”喜丰收

2025-09-24 16:58 娄底新闻网 曹富蓉 邵杰 赵智能

下载新娄底APP

一 分享 一
一 评论 一

荒山蝶变换新装 “农光互补”喜丰收

大唐华银金竹山发电公司开展企业开放日活动

9月23日,大唐华银金竹山发电分公司(大唐华银湘中新能源事业部)在冷水江市锡矿山光伏电站开展“卓越大唐 新质同行”企业开放日活动。政府代表、媒体记者、行业专家、村民代表及合作伙伴等60余人走进这片曾经的荒山,共同见证“光伏+生态修复+农业”模式带来的绿色蝶变,感受传统能源企业向新质生产力转型的生动实践。  

以光为媒:荒山披“蓝甲”石漠化土地焕新生  

群众的“痛点”,就是企业转型的“起点”。锡矿山片区曾因长期开采面临严重的资源枯竭转型问题,土地贫瘠、生态脆弱。如何让这片土地重焕生机,成为企业与当地群众共同的期盼。

图片80

“这片区域原本是石漠化荒山。通过光伏电站建设与生态修复,锡矿山光伏项目年发电量可达3亿千瓦时以上,并带动周边植被覆盖率提升30%以上。”导览员指着蔓延成海的蓝色光伏板介绍。如今,数千亩光伏板随山势起伏,如同一片蓝色海洋,与修复后的绿色植被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科技与自然融合的画卷。

图片81

项目不仅带来了清洁电力,更改善了局部小气候。该公司新能源运维中心主任焦振兴表示:“光伏板吸收阳光后,地表温度降低、蒸发量减少,地表含水量增加,植被恢复效果显著。”锡矿山正逐步实现从“灰色矿坑”到“绿色电站”的蜕变,荒山焕新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好愿景正在这片土地上徐徐呈现。

互补:一地两用赋能乡村振兴  

解决了生态修复的“燃眉之急”,更要夯实“可持续发展”的民生之基。光伏板下,辣椒、西红柿、南瓜等作物长势喜人,农户正忙着采摘。这一“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农光互补模式,让土地利用率大幅提升,也为周边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图片82

“我们根据锡矿山的气候条件,精选耐阴作物,配备智能喷灌系统,光伏板的遮挡反而改善了局部气候,更利于作物生长。”湖南农业大学资源学院博士袁浩凌介绍。如今,示范园每年可产出绿色农产品20余吨,既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也带动了当地农户就业增收。 

图片83

“没想到光伏发电还能和农业结合得这么好,既环保又惠民!”锡矿山街道樟木村村民彭利益在亲手采摘后感慨道。从“灰色矿坑”到“绿色电站”的蜕变,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成功,更是企业为当地创造生态与经济共享价值的生动体现。而“农光互补”模式,正是这一价值在乡村振兴领域的自然延伸。

合作共赢:签约虚拟电厂共绘绿色蓝图  

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创造自身的效益,更要构建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活动当天,金竹山发电公司与锡矿山闪星锑业、冷水江钢铁公司签署虚拟电厂委托代理协议,将在能源优化调配、能效提升等方面深化合作,为区域绿色能源协同发展注入新动力。

图片84

“此次签约是企业践行‘卓越大唐 新质同行’主题的具体行动,更是推动区域能源结构优化的重要一步。”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随后开展的企地共赢座谈会上,政府、企业、专家、村民围坐一堂,围绕绿色转型路径、光伏产业前景、生态保护机制等话题畅所欲言,凝聚起“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共治共识。

据了解,锡矿山光伏项目是娄底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年发电量达12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超3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0万吨以上。未来,企业还将推进“风光互补”模式,利用高山区域增加风电,打造湘中地区的“绿色明珠”。  

图片85

从解决生态修复的“急难愁盼”,到构建光农互补的“可持续发展”,再到携手合作伙伴共绘绿色蓝图,大唐华银金竹山发电公司以一场企业开放日活动充分展现了传统能源企业转型的坚定步伐。正如群众所言:“一份阳光,两份收获。”在这片曾经的石漠化土地上,光伏板下孕育的不仅是累累硕果,更是企业与地方同心共建、迈向绿色未来的希望之路。(曹富蓉 邵杰 赵智能)

一审:谭洲伟 二审:王星 三审:刘辉煌

责任编辑:罗腾宇